85.第十节非物质文化遗产(8)

85.第十节非物质文化遗产(8)

综合相关的文献材料分析,三月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明清时期尤多记述。可见到了明代,三月街的前身观音市已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物资交流中心。成书于明代的《白国因由》记载:“善男信女朔望会集,于三月十五日在榆城西搭棚礼拜方广经……年年三月十五日众皆聚集以蔬食祭之,名曰祭观音处,后人于此交易,传为祭观音,即今之三月街也。”据明代李元阳《云南通志》所载:“观音市,三月十五日在苍山脚下贸易各省之货,自唐永徽间至今,朝代累更,此市不变。知是观音入大理,后人至日烧香,四方闻风,各以货来。”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曾记述“十五日,是日为街子之始,盖榆城(大理)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并说:“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中,更队以觇高下焉。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遍行场市。”明代全国只有十三省,说明当时三月街的影响已遍及全国,其规模和影响都极其可观。《大理县志稿》也曾记载:“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浙、湘、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叶、丝绵、毛料、木植、磁、铜、锡器诸大宗生意交易之,至少者亦值数万。”杨琼写的《滇中琐记》一书中也说:“大理有观音市,设于点苍山下阅武场中,以三月十五日集,二十日散,到期则各省商贾皆来,贸易如长安灯市。俗传观音大士以是日入大理,后人如期焚香顶礼。四方闻风各携货来,至今不改。”

清代随着白族地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展,三月街的影响更加扩大。清代白族音乐家李燮羲创作的《竹枝词》对三月街盛况作了如下描述:

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

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

民国初年,观音街仍以集市贸易为主,改称三月街,时间不变,“各省及藏缅商贾争集,官署遣戍卒卫之”。三月街期间,省内和省外的各族人民云集而来进行物资交流,以大牲畜、山货药材为大宗,其他各种百货、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千百年来,人们按照传统习惯,白天进行贸易,晚上在宿营地唱歌跳舞,热闹番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三月街除保留传统的赛马活动之外,还增加了各种民族文艺汇演和民族体育比赛活动,三月街更加繁盛,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白族人民以及附近的汉、彝、纳西、藏、傈僳、回等族群众,每逢街期,便身着节日盛装,赶着牲畜,手携肩挑各种山货药材和农副产品,聚集在苍山脚下的广场上,除进行物资交流外,还举行对歌、跳舞、射箭、赛马、球类比赛等,还要演出白剧、花灯戏等民族艺术活动。

大理三月好风光,农历三月,正是大理最美的季节。三月的苍山,虽然峰壑间还闪现着雪影,但杜鹃花已绽放于丛林。洱海白帆点点,岛屿隐现,岸柳轻拂,清波荡漾。三月街上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民族群众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街场上到处悬挂起各色民族工艺品琳琅满目,空气中洋溢着药材的异香,街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民族美食。作为茶马古道和古丝绸之路的交汇之地,热闹的三月街使大理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物资和文化交流中心,焕出无比的青春和朝气。

1991年1月,大理白族自治州经州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民族节,时间由6天延至7天(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民族活动。身着民族盛装的各族男女群众打着霸王鞭,敲着金钱鼓,载歌载舞欢度民族节日。同时,举办灯展、花展和射弩、秋千、赛马、龙舟、歌舞等活动。古老的三月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已成了增强我国民族团结,荟萃民族文化,扩大经贸交流合作与对外友好往来的盛大节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5.第十节非物质文化遗产(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