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节取名习俗(2)

11.第六节取名习俗(2)

取乳名仪式(或称命名礼)一般在婴儿生下一七、二七、三七或三个月之内举行。***为男孩取名叫“弄璋之庆”,为女孩取名叫“弄瓦之庆”,皆同内地汉族。取名这天杀鸡宰猪,大宴宾客,称请“汤饼客”。命名礼请客,除本家族的人可以口头通知外,对岳家、远村亲戚朋友和老人必须下请柬。岳家的请柬必须由女婿亲自去送,其他可由别人送,因为岳家是“肇锡嘉名”者。

亲戚朋友收到请柬,做客时要送米、鸡蛋、红糖、猪肉、小孩衣服鞋帽等作为贺礼,或送几元钱。小孩生下后请“吃稀饭客”时送过礼的只需赴宴即可。岳家一般要尽量多约几家本宗族的近亲一起去做客,表示女家重视和热闹。岳家礼物一般是红糖、米、茶、鸡、鸡蛋和小孩使用的一套完整衣物,包括衣服、鞋帽、绣花裹背、腰撑、披风、纱巾、印有太极图的顶头帕、摇篮、百家锁、项链等。来客交礼后,妇女来客由舅妈率领进入产妇房内看望产妇和小孩,并说一通祝福赞扬的话。

酒菜上齐后,女婿敬第三次酒时,跪拜岳丈,并呈上纸笔墨砚,请岳丈给外孙“肇锡嘉名”。如果席间还有长辈,则外公要敬让给长辈。外公(或其他赐名者)将拟取的名字讲出,并说明含义,然后征求婿家和其他客人的意见。乳名多用白族语取,但近十年来也逐渐使用汉语来取。取名多按字辈,与长辈的名字不冲犯、字意吉祥、声音响亮和谐的,即是好名。经过一番议论,双方都同意后,就由一人写在大红纸的“命名帖”(又称庚帖、八字帖)上。有的人家即将“命名帖”贴在墙上,有的则收在镜框里妥善保存。

当然,并非所有白族人都严格按上述方式取名。有些人家取乳名不讲究形式,而且也没有繁复的仪式和礼节,如由爷爷、奶奶和爹妈自取,有的则请亲戚朋友代取。有的取名方法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如先由家庭长辈、舅父等提名,再请巫师打卦,以吉卦的提名来命名。有的人家“嗣息艰难”,孩子经常夭折,或孩子不足月生下,体弱多病,父母怕其养不大,常到本主庙、佛寺、道观请庙卒、和尚、道士赐名,得到的名字就是神名。白族地区还有与内地类似的取贱名习俗,比如阿狗、阿牛、康登(白语意为罩得)等,认为取贱名容易养大。

取乳名方面,白族地区还有一种奇趣而寓意颇深的习俗,那就是给婴儿抢一个名字或向别人讨一个名字。要抢名的人家,往往躲在路旁、村口或从家里突然跑出来拉住被抢的人往家中拉,有的地方还象征性地用吓唬、打、骂等风趣的形式把被抢的人拉拖进家。被抢的人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主人家已把婴儿抱到他手上,并把他拉到早已准备好的酒席桌的上八位坐席上,才向他说明给婴儿取个名字的要求。被抢的人这才明白是一场虚惊,于是满心欢喜地给婴儿取个名字,才入席同宴,受到主人家全家人的热招待。与抢名相反的是讨名,先要选好向哪家去讨,并要请人去征求人家愿不愿意给个名字,若同意给,那双方要择日举行。这一天,被讨的人要备下三五桌酒席,去讨的人要抱一只大公鸡和一些礼品,并邀约亲友数人抱上小孩一齐去。在席面上,被讨名字的人当着众亲友及小孩父母给小孩取名,并写下取名单,给小孩一套衣服、一双筷子、一个碗,碗里要盛满米,从此把小孩当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白族人的乳名及抢、讨来的名字不作正式名使用,待小孩长大后,还要取一个名字,叫学名。也有的地方把抢、讨来的名字作学名或正式名字使用。

勒墨人取名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二天举行。祖父在世,由祖父命名;祖父去世,由父亲命名,家族长辈参加。命名时,要用一碗米、一块肉、一杯酒祭火塘神,口念一个名字,然后用两个贝壳占卜,贝背黑,贝腹白,卜时两贝腹朝上出白为吉;一白一黑介于好与不好之间,这个名字可以用,也可以再卜另取;两贝背朝上出黑为不吉,需再卜另取一个名字。名字一般为两个或三个字。男孩取名最后一个字多是栋、扒、戛、金、扎、翁、栽等;女孩最后一个字多是普、舍、章、介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六节取名习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