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五节语言文字(1)

12.第五节语言文字(1)

一、白族语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主要使用区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省内其他一些白族聚居区内也有使用,分布地域较为集中。***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口多以白语为母语。湖南、贵州等地的白族已经转用汉语或其他民族的语。

1。白语的系属和历史渊源

白语是汉藏语系中系属问题存在较大争议的语之一。由于白语在语结构上与汉语、藏缅语族语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学术界至今还无法就白语的系属形成一致的认识。主要的意见有藏缅语族说、汉白语族说、汉语方说、混合语说等。其中,藏缅语族说是民族语学界的主流意见。关于白语在藏缅语中的地位问题,傅懋勣、徐琳、赵衍荪等认为白语属藏缅语族彝语支。马提索夫、戴庆厦、杨应新等主张白语自成一语支,即白语支。有的学者则将白语列为藏缅语族中的“语支未定”语。

白语是汉藏语系中语接触和影响最为显著的语之一。其中,与和汉语的接触是主流。长期以来,白语和汉语密切接触,其语结构受汉语的深刻影响。白语词汇中至少有60%可以找到确切的汉语来源,其中不少属于基本词汇;白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语法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汉语趋同。

2。方、土语及使用人口

传统上将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白语各方在词汇、语法上都无较大差别,语音上也无较为清晰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方划分上没有较大的分歧。

大理(南部)方包括大理和祥云两个土语,分布于大理、洱源、宾川、云龙、漾濞、永平、云县、凤庆、祥云、弥渡、巍山、保山、南华、昆明、元江等市县,以大理语音为代表;剑川(中部)方,包括剑川和鹤庆两个土语,分布于剑川、鹤庆、兰坪、丽江、云龙、洱源、漾濞、永胜、宁蒗等县,以剑川语音为代表;怒江(北部)方原称碧江方,分泸水(原碧江)、兰坪两个土语,通行于怒江傈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云龙、洱源等县,以泸水语音为代表。

白语三大方中,大理方的使用人口约60万,剑川方的使用人口约50万,怒江方的使用人口约10万。再加上省内其他白族聚居区的白语人口(包括大理一带以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的回族人口),白语的使用人口约有130万。

3。语特点

与汉藏语系的其他语一样,白语也是单音节的词根语,形态变化不复杂,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由于和汉语、藏缅语密切而复杂的关系,白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既有很多和藏缅语对应的地方,也有不少特点和汉语相同或相似。

白语语音的一般特征如下:辅音方面,三个方都有双唇、唇齿、舌尖、舌面、舌根五组辅音,怒江方另有舌尖后和小舌两组辅音。怒江方的塞音和塞擦音有清浊对立,其他两大方清浊对立已消失。元音方面,各方的元音数量都较少,元音都普遍分松、紧两类,这一特点和彝语支语相同。大理方的鼻音韵尾已完全脱落,只剩下单纯的口元音。剑川、怒江两个方则有和口元音相对应的鼻化元音。大理和怒江两个方有卷舌元音。声调方面,都有六到八个声调,声调和声母有密切联系,并可按元音松紧分为松、紧两类。汉语借词的声调和白语的声调之间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词汇上,单音节词较多,多音节词较少。很多词汇(包括大量基本词汇)和汉语关系密切,应为不同历史时期借入的汉语借词,并多以音义全借的方式直接输入。早期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的来源,并已进入白语的基本词汇,能够作为构词词素构成新词。近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白语又从汉语中借入了大量的新词术语。因此,白语词汇中汉语借词所占比例非常大,这是白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特点。构词形式有附加式、重叠式和复合式三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五节语言文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