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九节节庆习俗(1)

17.第九节节庆习俗(1)

一、岁时节日——春节

白族文化有着浓郁的民族风韵,同时又受到汉文化的深远影响。***作为夏历新年的春节,在很早之前就已传入白族地区,现已成为白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

当北国还在春寒料峭之时,“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大理,山茶、梅花早已怒放争春,桃花、梨花也都次第吐秀,苍山洱海间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大理古城里,家家户户都把盆景摆在门前,搭成一座座“花山”,大街小巷百花尽放,整个古城香风满道,花气袭人,令人如醉如痴。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酢。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

大年三十早上写春联。白族很早就使用汉字,写对联的历史也十分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对联之乡。不仅村中的长者都能写出对仗工整、意境高雅的对联,家家户户也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更有趣的是用老白文书写的白语对联,只有用白语诵读,才能朗朗上口,合辙押韵,令人倍感亲切。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到了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晚上,白族妇女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男主人则选取上好的猪肉,用小火炖熟切碎,精心做成春节的特色菜肴“肉冻”。夜深了,全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火塘边,在温馨和喜悦**同迎来新的一年。

初一当天,按习俗不能到别人家,但可以到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清晨,家里的老人早早地生起火塘,烤好白族“三道茶”的第二道“甜茶”,在茶中加入红糖、核桃仁、爆糯米花,香甜爽口,全家老小每人喝上一杯,寓意新年甜甜美美。家中主妇则忙着包元宵。吃完元宵,大人小孩便纷纷出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到处鞭炮齐鸣,村村寨寨响起了欢快的白族唢呐,小伙子敲着八角鼓,姑娘们唱着白族调,打着霸王鞭,在村寨中心的大青树下且歌且舞。群众组织洞经会、莲池会引领舞龙队伍和财神走街串巷,各家各户争着把龙和财神请进家中歌舞一番,以讨吉利。每当财神唱出吉利的祝词,人群中就爆出“谢金口!”的欢呼,一时鼓乐齐鸣,村寨中处处洋溢着欢乐和喜庆。

初二这天,可以走亲串友,小孩子们终于可以盼到亲戚朋友给的压岁钱了。这一天的白族习俗活动丰富多彩。上一年结婚的新人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俗称“请新娘客”,各家亲戚要给新娘子送各种礼物。大年初四洱海附近白族成群结队到洱海东岸的双廊青山村观看古老的白族宗教祭祀活动“上刀梯”。这是白族民族宗教中最高级别的祭祀仪式。在十几米高的梯子上,绑着数十把锋利的钢刀,刀口朝上。巫师手抱公鸡,赤脚爬上刀梯顶端,口中念念有词,向四方祭拜,祈祷四时清吉。待到回到地上,手脚均丝毫无损。海东各村则盛行赛龙舟。远处三塔挺立,苍山含黛,山顶积雪和山腰的玉带云相映成趣,在碧波万顷的洱海上,点点龙舟如在画中。

白族的春节要过五天。白族农村平时只吃午饭、晚饭两餐,春节期间则吃三餐。早饭吃元宵,中午吃各种时令蔬菜,特别是豌豆尖拌腌菜、冻鱼、冻肉以及白族风味菜肴“生皮”等,清凉爽口,最受人们欢迎。晚饭则相互往来做客,饭菜十分丰盛。每到晚饭时间,家家户户喜气洋洋,路上来往做客的人熙熙攘攘,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

春节期间,白族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朝山会。大理鸡足山是佛教名山,全山共36寺、72庵,与峨眉、五台、普陀、九华齐名,为迦叶尊者道场。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大弟子迦叶尊者来到鸡足山守衣入定,等待未来佛弥勒菩萨下界成佛。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朝山者来到鸡足山,在各个寺院给佛像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寺,东观日出、西观苍洱、北眺玉龙、南看祥云,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人,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甜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第九节节庆习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