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九节节庆习俗(2)

18.第九节节庆习俗(2)

二、宗教性节日——本主节

白族地区最为普遍的宗教性节日是本主节。***本主节又称为本主会,会期三至五天不等。白族地区各个村寨一般都有自己的本主,有时候两三个村寨共同信奉一个本主。本主节一般以岁或本主生日为节期,由于本主的身份和生日各有不同,因此各个村寨本主节的时间也各有不同,一般多集中于春节期间或每年2月、6月、7月、8月农事间隙期间。

每逢本主节,各个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主要的活动是接本主。接本主就是将本主像从庙里接到村中,届时将本主像请至神轿或神车中,一路歌舞拜祭,迎至村中供奉。包括迎神、祭神、颂神、娱神等活动内容,主要程序有起驾、出巡、安置到“行宫”集中祭祀、社戏歌舞娱神等,最后送回本主庙。先“起驾、出巡”系将本主及其配神从本主庙里接出,安置在特制的神轿或彩车中,在长龙般的仪仗队伍,包括唢呐鼓乐、化妆坐骑、持香老人、霸王鞭舞队的护送下巡游进村,所过之处家家摆香设贡,鸣放鞭炮以示欢迎。然后将本主及随从诸神安置在村中广场事先搭好的“行宫”彩棚内。之后的连续两三天内,这里便成了村民纷纷前来烧香秉烛、唱念颂词、祈神赐福的活动中心。村中各家各户都来敬献,莲池会、洞经会等宗教组织念经祈福,全村人要在此耍狮耍龙,民间艺人在村中表演“大本曲”等曲艺,有的村寨还在“行宫”前搭建戏台,演出地方戏剧“白剧”,娱神娱人,人神共乐。几个村子共奉一位本主的,便按此程序迎送到各村轮流祭祀数日,最后,才送回本主庙中供奉。

一个村寨过本主节,其他村寨的亲朋好友都来做客道贺,整个村寨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洋溢着节日气息。本主节作为传统的宗教节日,它不仅是白族的一种宗教祭祀活动,也是白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又是白族民俗的集中展现。

三、生产性节日——栽秧会

白族有很多节日,都与生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春节等,实质上也是一种农事节日,只是后来其生产色彩削弱了。在当代的白族中,与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有栽秧会、吃新米等节庆活动。

“栽秧会”是在栽插水稻最忙的芒种到夏至时节组织的一种与生产相结合,以加快栽插为目的的歌舞娱乐活动。这一歌舞活动自始至终与栽秧劳动紧密联系。栽秧会一般以二三十户或以村为单位组成,并推举一位德高望重、有组织能力的长者为“秧官”,组织、指导栽插。由“竖秧旗”“开秧门”“抢旗比武”“田家乐”几个部分组成。清晨,人们扛着装饰有升斗的犬牙形秧旗,吹着唢呐,敲着锣鼓,来到田间,摆上祝愿丰收的果酒,一边分食果酒,一边唱着祈祷丰收的白族调子。之后,先由“秧官”手执催秧锣,催促群众竖起绣有“五谷丰登”的三角旗和四丈余高,扎有升斗、饰有彩球雉羽的秧旗。接着由秧官在秧田上拔起第一把稻秧并跳起“鹭鹭伸脚”(即一腿向后伸)、“白鹤展翅”(双手做飞翔姿势)等动作,唢呐模仿布谷鸟叫声,吹起“布谷报春”曲调,算是开了“秧门”。然后秧官开始进行分工,指挥插秧。他敲起催秧锣,催促大家赶快插秧。秧旗下有一支四五人组成的小乐队吹奏着民族乐曲,乐器以唢呐为主,配以芒锣。吹奏的乐曲有《栽秧调》《蜜蜂过江》《大摆队伍》《龙上天》等,其间还穿插能说会道的人讲民间故事和唱白族调。盛装的白族青年男女,小伙子负责挑秧、抛秧,姑娘们负责栽插。在欢快的唢呐声中,人们紧张又愉快地劳动着。秧官敲着芒锣,穿梭于栽秧队伍中频频催栽,检查质量,惩罚在劳动中不努力的人,叫他们头顶秧苗跳舞逗趣,称为“捉懒汉”。当栽秧结束后,举行“关秧门”仪式,也称“谢水”,即祭祀感谢水神,祈求水神保佑丰收。最后举行“田家乐”活动。人们扛着秧旗,簇拥着打扮得滑稽可笑的秧官,骑马在村中游行。后边跟着打霸王鞭的队伍,由扮做渔、樵、耕、读的不同人物轮流出来表演节目,语逗趣,边说边唱边舞,全村欢声笑语,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劳动的赞美,也寄托着白族人期盼生产丰收、渴望美好生活的憧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九节节庆习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