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1)

12.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1)

一、白族地区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和南亚、东南亚联系的重要枢纽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白族地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成为中国内地及东亚与南亚、东南亚、西南亚乃至中亚地区的重要陆上通道,是上述地区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多民族、多地区的不同文化在此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促进了白族文化的展,也造就了白族文化的特有价值。

大理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南沿,位于东亚汉文化、南亚印度文化、青藏文化、中南半岛海洋文化之间,自古以来即是多种文化交汇叠合的地区。先秦时期,秦蜀文化、古越文化和荆楚文化都在此交汇。汉晋以后,大乘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上座部佛教文化又在此交汇叠合,孕育出更加繁复多样的文化。大理地区高山南北纵列,怒江、澜沧江河谷形成的天然通道是古代氐羌南下与濮越北上的走廊。金沙江沿川滇边境通向华中,密切了古代南中与巴蜀的联系。从保山塘子沟距今7000年的旧石器文化遗址看,保山、大理一带与东南沿海以至东南亚很早以前就有了文化上的联系。距今4000年的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文化遗址,带有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一些特征。此外,南岭地区的古越文化,也经贵州等地到达滇西地区。

千百年来,亚洲有两条著名的古道都与大理有密切关系。一条是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蜀身毒古道”,这是迄今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对外交往最早的国际通道;另一条是“茶马古道”,是唐代以来沟通我国南方川、滇、藏三省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民间通道。大理恰恰处于这两条通道的交汇点。大理在古道上的枢纽地位促成了滇西乃至云南各民族较早接受来自巴蜀地区的汉文化影响,同时,南亚、西南亚以至中亚的经济和文化影响也通过古道传入云南,并进入内地。大理一直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客观地反映了大理在亚洲文化展史上的突出价值。白族文化在各个层面上都十分鲜明地体现着文化交流所形成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就是白族文化的价值所在。

二、白族文化的多源和多元特点极为鲜明,这在中国各民族中极为少见

1。族源方面

关于白族的族源,学术界主要的意见有氐羌说、土著说、汉族移民说、多源说等。通过多年的研究,又综合各方面的材料看,现在人们已倾向于认为,白族是一个多源同流的民族共同体。也就是说,白族是洱海地区的土著居民,融合了南下的氐羌族群的一支,同时又融合了各个时期(尤其是明代以来)大量的汉族移民而形成的。族源上的多源同流,是白族文化多元性的重要基础。

2。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族的宗教信仰,在世界民族宗教信仰中也有其突出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可能是单一的,但是,像白族这样同时信仰多种世界性宗教,而且都创造了丰富达的宗教文化的民族,却是极为少见的。白族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即本主崇拜,同时,白族在历史上还曾经信仰道教和佛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教在白族地区也是影响深远。不仅本主崇拜具有极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其道教和佛教在历史上也都盛极一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白族地区至今仍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佛教和道教文化中心。多种宗教共存共生,相依相存,构成了人类文化和睦共存的美好图景。

3。语文字

白族的语文字,同样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白族语由于语结构的多元性,在少数民族语研究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在国内外语学界也受到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古白文,它在白族民间使用已有1000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更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其造字方法,是借用汉字及汉字的偏旁,按白语的音义,重新组合造成新字来记录白语。这样的文字是在汉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展起来的,学术界称为汉字系文字,在中国和东亚地区有近20种,但只有少数几种展较为完备并使用至今,白文就是其中之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