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2)

13.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2)

4。***文化艺术

白族的文化艺术更鲜明地体现着多元文化的特点。白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式,无一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成果。如大本曲,它的艺术形式是白族的,但其内容有很多是来源于江南一带的民间话本故事。大理道教洞经音乐在白族民间代代传承,但其音乐形式除少量的白族民歌音乐外,大多数借自道教音乐,此外还有少量唐代中原乐曲。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也是白族先民在多元文化交流基础上创造的文化珍品。塔作为一种典型的佛教建筑,最早来源于古代印度,后随佛教传入白族地区。三塔在建造时,大量吸收了中原地区佛塔的建筑风格,并融入了白族文化色彩,如在塔顶塑有金鸡、塔身层级为偶数等。剑川石窟的多元文化特点也很突出,如既有白族本民族固有的女阴崇拜,也有佛教密宗的鲜明风格。这些代表性的白族文化,都从各个方面说明,多元性是白族文化根本性的特点,也是白族文化的价值所在。

三、白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和宽容精神,创造了一个多元而又和谐共处的文化生态环境。

1。民族之间的和谐

在对待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白族是开放而宽容的。白族文化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都是通过和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之后形成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和汉民族的交流。在吸收汉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成果之后,白族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文化形式。而且,在借鉴和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时,白族文化不是生吞活剥,而是将其有机地和本民族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文化形式。如白族大本曲,就是白族曲艺形式和汉族话本故事的有机统一体。白族对外来民族的开放和宽容,集中体现在本主崇拜中。民族宗教作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通常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在本主神中,有不少都来自外民族。如诸葛亮、郑回、李宓、傅友德等是汉族,忽必烈是蒙古族。其中,李宓为唐代征伐南诏的将领,后战死西洱河中。按理他是白族人的敌人,但他却被白族人祀为下关一带的本主,并在本主神中有着极为显耀的地位。白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和宽容,营造了一个在民族关系上平等、和睦,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和谐的文化家园,在民族矛盾、民族文化冲突频的当今世界,其积极意义是不而喻的。

2。宗教之间的和谐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宗教,宗教之间、宗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没有停止过。人类的很多战争和灾难,都与宗教矛盾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在白族文化中,宗教之间、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长期以来都是以和谐共处、互相吸收为主流。在白族地区,经常可以看到本主庙和佛寺、道观盖在一起,本主庙中,往往同时供有本主、观音、赵公元帅等神祇。本主神中,有很多原来是佛教神,如大黑天神、观音老爹等。本主神的称号、塑像等,都带有极为鲜明的道教色彩。在佛教名山鸡足山上,不仅有大量的佛教寺院,还有鸡足山本主的庙宇。道教名山巍宝山上,同样有南诏土主庙。按教派来说,鸡足山主要信奉汉传佛教,但白族地区的佛教密宗教派——阿叱力也有信徒到山上的祝圣寺等大寺中修持。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佛教、道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白族化了,另一方面则说明白族文化营造的文化生态环境促使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等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建立起平等交流、和谐共处的关系。这是符合宗教展,也是符合人类文化展的积极关系。

3。神与人的和谐

有了宗教,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神祇。宗教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表现为人与神的关系。在很多宗教里,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中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神的意志也是不可违抗的,神的力量只会使人敬畏。而白族的本主崇拜,却给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神亲和、人神和谐的理想图景。在本主崇拜中,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如许多本主故事讲本主与村中的女子谈恋爱,本主时常变作动物到村中视察。而对村寨有功的凡人,死后也会被村人祀为本主。本主的生活也一如凡人,他们有七六欲、喜怒哀乐,一些本主还有小偷小摸、嫉妒、自私、虚荣等人性弱点。白族的本主崇拜及神话,营造了一个和平、安宁而又和睦的人神世界。本主崇拜中的人神关系,反映了白族人主张与外在世界平等、亲和的世界观,这应该是对人类思想史的可贵贡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五节民族文化价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