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三节文化互动(3)

7.第三节文化互动(3)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由于汉族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和文化展先进,因此,文化交流的主体是汉文化影响少数民族文化。但是,少数民族文化也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和时期,给汉文化以积极的影响。如历史上汉族也吸收了许多白族的先进文化,如造纸、雕漆、雕刻等等。此外,由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原因,民族之间的融合也很频繁,如明代以前的汉族白族化和明代以后的白族汉族化,是云南白族和汉族关系史上的重要现象,这种现象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节白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等国毗邻而居。自古以来,白族地区与这些国家的交往就极为密切。两千多年前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经大理、保山,到达缅甸、印度、中亚和阿拉伯地区及西方国家,既把白族地区和中原联系在一起,也增进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南诏大理国时期的数百年间,白蛮与骠国(今缅甸)、弥臣国(今缅甸西部)、弥诺国(今缅甸西北部)、夜半国(今缅甸北部)、大秦(今印度南部)、婆罗门国(今印度)、小婆罗门国(今孟加拉国)、女王国(今泰国北部)、水真腊国(今泰国南部)、陆真腊国(今柬埔寨)、昆仑国(今马来半岛)、阇婆(今爪哇)、勃泥(未详)等国,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都比较频繁。当时,银生城、永昌城、开南城、丽水城等都是对外贸易的重镇。在这些地方交易的有金、银、宝石、翡翠、琉璃、水晶等贵重物品,有丝、锦、绢等衣服布料,有大象、犀牛、虎、鹿、江豚等珍禽异兽,有铎矟、郁刀、弩弓等武器,有柚木、赤藤、濮竹、白蜡等土特产品,有槟榔、波罗蜜果、椰子、荔枝等水果,有螽杯、铜壶等生活器皿,有檀香、琥珀、麝香等药品,种类繁多。《蛮书》中说:“小婆罗门,与骠国及弥臣国接界,在永昌西北七十四日程,俗不食牛肉,预知身后事。出齿贝、白螭、越诺布。共大耳国往来。蛮夷善之,信通其国。”“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正东与弥诺江安西城楼接界,东去蛮阳苴咩城四十日程。蛮王善之,往来其国。”

据史籍记载,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骠国因狮子国入侵,况危急,向南诏请兵解围。南诏派大将段宗牓率兵出征,解了骠国之危。为感谢南诏的帮助,骠国将佛舍利(一说金佛)送给了南诏,为中缅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南诏与骠国关系极为密切,文化亦往往互相交流吸收。南诏设大宴,常演奏骠国乐。《南诏奉圣乐》中的“舞亿万寿之舞”,原为西域乐舞,后由骠国等地传到了南诏。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骠国王雍羌通过南诏向唐王朝献骠国乐。进献前,骠国乐队先到南诏,经南诏“重译”后送到成都,于唐贞元十八年(802年)送达宫廷,并作了表演,被列为唐宫廷音乐之一。唐王朝为感谢骠国,给骠国王致国书,并授骠国王检校大常卿,其子为试太仆卿,其宰相亦授官。

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一世率领庞大的使团,到大理朝拜佛牙,大理国进行了热接待,并送给缅甸国王一尊精美的碧玉佛像。宋崇宁四年(1105年)、政和五年(1115年),缅甸还两度派使团到大理国访问。

白族地区毗邻的国家,多是佛教源和盛行之地。佛教文化即随着贸易和友好往来传入南诏、大理国是很自然的。白族的很多历史文献都提到“梵僧”来洱海地区传播佛法。白族地区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现了大量的梵文佛经、塔砖等,都充分表明了白族地区佛教的传播和展与周边的东南亚及南亚国家有密切的关系。

另据英国人考证,缅甸北部的玉石矿,是13世纪由云南的一个小商贩现的,开采、加工玉石的技术,也是由云南传入缅甸的。白族地区的玉石工艺多由缅甸传入。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孟密产的宝石从陆路运入腾冲,加工成工艺品后,一部分返销缅甸,一部分行销大理、昆明等地。

以上这些材料,都充分说明南诏、大理国以来白族地区与周边的东南亚、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是源远流长的。当前,云南省正日益展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西亚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西南陆上“桥头堡”,白族地区必将继承历史传统,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第三节文化互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