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三节英勇保卫祖国边疆(1)

8.第三节英勇保卫祖国边疆(1)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积极开拓边疆,数次打退境外民族和国家的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的领土完整。***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高度重视边疆主权,西南边疆地区总体上保持稳定。但清代末年,由于晚清王朝**无能,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西南边疆的多种形式的侵略,云南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经济、文化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鸦片战争以后,白族人民与其他云南各族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侵略斗争,为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近代白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一些所谓的探险家纷纷来到云南,考察地形,搜集民族文化等报资料。同时,大批的基督教、天主教传教士涌入云南各民族地区传教,伺机收买人心,搜集报,为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服务。白族人民看穿了这些帝国主义探险家和传教士的阴险用心,自其一进入白族地区起,就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清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天主教司铎张若望在浪穹县(今洱源)勾引奸徒入教,戕害人命,奸淫妇女,拷打农民,激起民愤。2月19日,白族村民吴大等人到长营教堂索还被拐妇女,张若望竟开枪行凶。群众愤而将张若望等十人杀死,捣毁教堂。这就是著名的“浪穹教案”。软弱卖国的清王朝竟将这次事件的领头人吴大定罪,并向侵略者道歉,赔偿教堂修理费和抚恤费白银5万两。

1884年,法国帝国主义悍然进攻我台湾和福建,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中法战争爆。包括白族人民在内的云南各族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开始,滇军分两路从滇、桂进入越南:一路为丁槐、李福兴等率领的定武军;一路为杨玉科、蒋宗汉统率的广武军。杨玉科是兰坪白族,蒋宗汉和丁槐都是鹤庆人,李福兴寄籍大理,他们的部队中有很多是兰坪、鹤庆、剑川、大理一带的白族青年。在越北的西路战场上,黑旗军、定武军共同围攻宣光,包围城内守敌三十六昼夜,消灭了增援的法军,并收复了红河下游的许多城镇。杨玉科率领广武军大战于观音桥、谅山等地,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885年正月,杨玉科战死。蒋宗汉代统广武军,随冯子材大败法军于镇南关,继又攻克谅山。在中法战争中,白族人民与汉、壮、苗和越南人民并肩作战,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胜利。但**的清政府竟坚持投降政策,命令前线停战,并于1885年6月与法国在天津订立了屈辱的和约,不但使越南沦为殖民地,而且法国势力更加深入广西、云南,进一步加深了西南边疆的危机。

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疯狂抢夺铁路、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权等。英帝国主义勘测腾冲、下关一带铁路路线的侵略行动,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他们以留日学生在日本出版的《云南杂志》为中心,宣传鼓动反帝斗争。“云南留日同乡会”一面电外务部、商部,请求向英使提出严重抗议;一面电滇省官吏,警告他们不得出卖云南主权,并认股10余万两。接着,北京“滇学会”上书外务部,要求阻止英帝测量路线。滇西各民族地区也展开反英宣传,揭露英帝侵略我边界的事实。清政府在广大群众的强烈反抗和舆论的压力下,拒绝了英帝的侵略要求,英帝国主义被迫放弃测量、修建铁路的侵略行径。随后,云南各族人民又取得废除七府矿约的胜利。白族青年踊跃参加了上述斗争,有的还直接参与斗争策源地《云南杂志》的工作,该杂志的总编辑即是后任民国司法总长的大理喜洲白族人张耀曾。

我国西南边疆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带,南连腾越,东接永昌,北通丽江、维西,西控川藏,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百年来,帝国主义从缅甸不断向怒江边境的泸水县片马等地进行滋扰、侵略。对此,泸水的白族段氏土司与白、傈僳、怒等各族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数百英国侵略者闯入我茨竹、派赖等地,杀土弁土民一百四十余名,制造“滚马事件”,作为入侵片马的第一步。同年10月下旬,英驻密支那府官郝滋上校(co1。heytze)率兵1000余人,驮运弹药骡马2000余匹,利用冬季大雪封山与内地失去联系之机,于次年1月10日武装强占了片马。而清政府却企图将片马永远租给英国。英国的武装侵略和清政府的丧权辱国,激起了片马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当地土司武装和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兵分两路翻越高黎贡山前往片马抗英。泸水白族土司段浩亲自率领南路队伍直接进攻片马垭口英军驻地,北路队伍从称秆拍把垭口穿插迂回前进,途中迎头痛击英巡逻队。英军处处受挫,同年2月被迫撤出片马、古浪、岗房。4月10日,英政府被迫照会中国政府,承认片马、古浪、岗房是中国领土。白族及其他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第三节英勇保卫祖国边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