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5)

58.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5)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民族。***对于民居建筑,他们不仅重视其功能和实用性,还高度强调居住环境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近现代白族民居,十分讲究外观和装饰。从结构的形式、色彩,都精益求精,使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民居的结构形式上,多建硬山屋顶,檐口山尖用石板挑出,照壁、门楼的顶部大多四角翘起,如禽鸟展翅欲飞,使庄重典雅的白族民居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房屋的立面造型因地势、功能的不同,使得进深和高度各有不同,但都十分重视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的韵律变化,充满视觉上的美感。在色彩上,一般的民居建筑,大多由青色瓦顶、素土色屋檐和檐下白灰带水墨装饰等组成,这三种颜色形成既有调和又有对比的素净色调,显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洱海西岸的民居,还多用当地的青色条石砌墙,青墙青瓦,更添素雅。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在民居的各个结构部分,白族人也是精心设计和装饰,力求精美。如大门、照壁、墙面、门窗、梁柱、天花板、地坪等,都要进行精心装饰。尤其是正房明间格扇门、大门、照壁等处,更是白族人穷毕生精力展示审美趣的中心位置。白族工匠综合采用石刻、木雕、泥塑、绘画、题字、镶嵌形态各异的大理石等手段,将这些建筑结构装饰得既绚丽多姿,又和谐美观。正房的明间(即堂屋)处于民居的中心位置,一般装有六扇格子门,多用楸木、樟木、椿木,采用满雕彩绘,每一单扇门上部多为镂空雕,下部为浮雕,雕刻图案繁复精美,既是艺术精品,又能透气通风,令人赞叹。

白族民居的照壁除了挡风、反射光线等实用性以外,还具有突出的艺术表现功能。一些白族村寨的村口处,往往建有大型照壁,有的照壁长达20米。一般民居院内的照壁多为“三叠水”式,其顶部轻微凹曲,两端翘起,犹如鸟翼。槽下或用斗拱,或用二三重小垂花柱子挂坊,额联部位及两侧边框用薄砖分出框档,框中嵌大理石,上有各种彩色或水墨绘画。壁面正中或有题字,或嵌一块水墨花大理石。其余壁面全粉饰白灰、条石勒脚。整面照壁或典雅清新,或繁复富丽,充分体现了白族家庭的审美趣,也使白族更增民族艺术魅力。

白族民居对大门的装饰更是考究。一般的住宅,在门楼的墙裙之下多采用大块石料做基础,中部至门头用灰砖勾白缝筑成,门头以木材为主,并结合适用木雕、彩绘、泥塑、石刻、镶嵌等工艺,进行重点装饰。有条件的家庭,总是尽可能地建造有厦出角式的门头,并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把门楼建成飞檐串角、斗拱重叠、图案精美的综合性艺术建筑,有的门楼,在宽度不到两米的大门上,竟架设斗拱六垛六跳之多,并有斜拱衬托,增加宏伟的气势。在斗拱的端头,雕刻龙、凤、象、草等图案,在斗拱以下镂空花枋,在砖砌格框内镶嵌水墨花的风景大理石,或彩塑翎毛、花卉,或绘人物、山水等等。精致典雅、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的白族门楼,鲜明地体现了白族的建筑艺术风格。

二、雕刻和雕塑艺术

1。白族木雕艺术

白族木雕源远流长,技艺精湛,是我国民族雕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白族木雕的展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南诏时期。白族人民在吸收了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后,逐步形成了独特精湛的技艺。白族木雕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宫殿、庙宇、园林和民居建筑。造诣精深的木匠师傅在白族地区极受尊敬,白族群众还创作了“木匠提举”一类故事,赞美技艺高明的木匠大师。此外,白族木雕的题材多是白族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图案和流传较广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因此白族木雕也成为白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都是大理白族古老的木雕工艺能代代传承,至今仍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8.第七节民间造型艺术(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