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赋佳话(1)

1.隐赋佳话(1)

读《南史·谢庄传》,讲到这位出身名门的贵族子弟,年纪才七岁,就能写一手绝妙文章。***历史的记载,说好则好得不得了,说坏则坏得一塌胡涂,不免有夸张之弊。但他从小就表现出聪明的才智,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成年以后,谢庄一表人材,文采俊逸,连宋文帝看见他以后,也大为赞赏,并对身旁的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谌说:“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这位皇帝的感慨,倒也不是无的放矢的浮泛之。应该说,从谢灵运、谢惠连、谢道韫、谢混,到谢庄,以及稍后的谢眺,陈郡阳夏谢姓这个世族,仅在文学领域里,就出现多少杰出人才啊!更不用说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谢玄等政治家和军事家了。

晋南渡后,一大批封建社会里顶尖阶层的贵族门第,也随着帝室过江。他们拥有财富和政治上的特权,过着享乐安逸的生活。清谈空议,颓废虚无,游猎山水,吟诗唱和,成为一时风尚。南朝文化的达,是和当时帝王、官员、贵族、士大夫的这种苟安奢靡的风气分不开的。后来,经过频繁的战乱,才逐渐衰微没落,到了唐代,六朝金粉便只是往昔繁华的梦了。刘禹锡笔下所描写的“朱雀桥畔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诗人无可奈何的黍离之叹了。

谢庄(421~466)是生逢盛时的贵族子弟。他在高门望族的生活环境中长大,又受到长期的文化熏陶,如此的贵族教养、家学渊源,使得宋文帝也不禁赞叹:只有贵族之家,才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啊!他的文才,在年轻时就名扬南北。他的作品,诸如《赤鹦鹉赋》、《月赋》、《舞马赋》,都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唐人孟棨《本事诗·嘲戏》称:“宋武帝尝吟谢庄《月赋》,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日:’希逸(庄字)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见评价之高。

那时候,贵族间的应酬,多以文化活动相燕集,宫廷里的文化氛围,也是相当浓郁的。公元423年,南平王刘铄向宫廷进献鹦鹉。因为这种热带鸟类,长江一带少有,而且是红色的,尤为罕见,宋文帝就召集群臣为赋,来庆贺这件盛事。谢庄在宋文帝元嘉末年,任太子中庶子,这样的文坛聚会,众望所归,他当然要参加的。同在东宫任太子左卫率的袁淑,诗赋文章,声震江东,也是名噪一时的人物,这样的竞赛,怎能少得了他呢?席间,他不假思索,提笔立就。作品完成后,袁淑就拿给谢庄看。谢庄也把自己写的这篇《赤鹦鹉赋》请袁淑指教。袁淑看完谢庄的文章,不禁叹了口气说:“江东要是没有我的话,他就是一枝独秀;我要是没有你这样的对手,也是称雄一时的俊杰了。”说到这里,袁淑把自己写的赋隐藏起来,退出了这一次竞赛。

这就是传为美谈的“遂隐其赋”的故事,读后深感前人要比我们后来的作家高明和隽智。因为,写作的人通常缺乏自知之明,容易自以为是。明智本难,袁淑能够做到急流勇退,把作品收起来束之高阁,则更不易了。

钦佩!钦佩!真是值得为他的这个识见喝一声好。

袁淑这样做,我马上想到的第一种可能,也许是他明显看到自己作品与谢庄的差距,与其被诸位评委们说长道短,论头品足,然后毙掉,弄得挺栽面子的话,还不如干脆从一开始就退出竞赛。也许古人不如后人聪明,感到自愧弗如的同时,其实是可以通过关系啊、活动啊、疏通啊、红包啊种种台面下的手段来弥补的;作品不够,公关来凑,已是公开的秘密。君不见如今种种评奖,打通关节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这个袁淑,从他所说的话“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来看,他即使不强于谢庄,至少也不弱于他的。《宋书·袁淑传》称他“不为章句之学,而博涉多通,好属文,辞采道艳,纵横有才辨”,也是一位饱学经纶之士,文采斐丽之流,否则他不会任左卫率,和任中庶子的谢庄一起,在太子的东宫里任职做事了。皇帝挑选给他儿子的官员,是绝不会滥竽充数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隐赋佳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