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街上流行人来疯(4)

4.街上流行人来疯(4)

如果说,作家怕传媒冷淡,那么乾隆爷到了离博野几十公里的保定,竟不召见尹嘉铨,他为之痛苦欲绝,再正常不过了。***

博野在蠡县、安国之间,离保定府,要是开桑塔纳,也就几十分钟的路程,照老先生退下来的三品官,享受二品的离休待遇,肯定地方政府会给这位京官,配官轿或马车的。要不,他自己去一趟,尽一分老臣护驾之心,人家不会用乱棍将他打将出来;要不,他就现实主义,死心塌地在家待着,只当没有生这回事,也就人来疯不了。四月份,雨前毛尖也该上市了,泡杯新茶,与夫人、小妾调**,也是怪不错的养生之道嘛。

可他做不到,瘾烧得他坐立不安。

那就去吧,步行到保定,早也就夕至了呀!但道学先生,自然难免知识分子那种又自尊,又自卑,既想吃,又怕烫,进一步,退两步,前怕狼,后怕虎的两面性。去吧,怕人家把他这过气的官僚,不放在眼里。主席台,上不去;贵宾席,没位置,只能跪得远远的,用望远镜才能看到圣上。不去吧,这就意味着他真成了在野之人,林下之民,拉架的黄瓜,实质上的无名之辈了,这绝对是他受不了的。

名,是原动力;人来疯,是外在形态。

名,不得;人来疯,不成,尹嘉铨那把老骨头,一夜在炕上折翻烙。

医生说,多动症者具有很大的冲动性,通常事前不加思考,至于后果根本想也不想的。

尹嘉铨终于灵机一动,想出了为他老爹尹会一添光加彩的主意,一是请谥,二是从祀,皇上恩准下来,孝子当上了,风头也出尽了。想到这里,高兴得直搓手。天色露曙,让下人赶紧为大少爷备马,火速前去保定府,向乾隆皇帝呈上这份两全其美的奏折。谁知好梦破灭,招致杀身之祸,押赴刑场,也就是如今的宣外菜市口,才后悔这一回的人来疯,顽得太过分了。

成年人的人来疯,就不能像小孩子那样没头脑了,得看场合,看地点,看对象。有一次文学聚会,一位前辈对一位穿着无袖衫的女作家,作出关切的样子:“这屋里空调开得太大,你不会感到凉吗?”一面伸出老手,抚摸那支半老徐娘的丰腴臂膀,一面做出很心疼的样子:“哦,都冻得冰凉冰凉的了!”

这显然不够庄重的举止,也只有他倚老卖老的人来疯做得出。不过,要是这一支胳臂,长在乾隆皇帝的哪位宠妃或者公主身上,这位前辈若也是十八世纪的一位文人,敢这样放肆么?借给他老人家胆子,也不会冒失行事的。

“天子呼来不上船”,是李白的人来疯;“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是冯延巳的人来疯。这两位敢于跟皇帝逗逗闷子,都是有先决条件的,是吃准了皇帝在那一刻心不坏,胃口很好,血压正常,精神不错。问题在于尹嘉铨退居乡间,已是闲云野鹤,肯定信息闭塞,孤陋寡闻。他不可能安装一个锅,接受卫星电视,了解北京紫禁城的政治动向。而学问太大太多的人,也有其弊病,就是容易囿于己见,自成一尊,视他说为异端,拒绝接受外界新鲜事物,陷入自我封闭的心狱之中,就会非常的自以为是了。

所以,他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会当回事,乾隆在第五次南巡前,已经处理了已故江苏东台举人徐述夔的诗狱,这是一件很大的案子,涉及了许多人,还有很重要的高层人士。

他在北京还有公馆,能看到邸报,也会有人通风报信,但他忙于讨小老婆,竟疏忽了。

凡文字狱,都是先有小人举报,之后才有皇帝震怒,下令严办,然后才有杀一儆百,人头落地,这次也不例外。在徐述夔的《一柱楼诗》集中,现了“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犯禁诗句,以其影射讥刺,于是,将徐述夔及其子怀祖,从棺材里拖出来戮尸,将其孙食田论斩砍头;失察的江苏布政使陶易,列名校对之徐等俱押往斩监候,用现代的话说,也就是死缓罪吧。

最关键的一笔,也是尹嘉铨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的,是对礼部尚书,江南大才子沈德潜的处理。算起来,这位已故的尚书,是声望不让其父尹会一的朝廷同僚,尹会一是道学家,沈德潜是诗人兼诗评家。所以,尹会一在金銮殿,跪得离乾隆很远,沈德潜则不同,文而优则仕,是乾隆十分赏识亲自擢拔的席御用文人,经常蒙召到内廷与很爱写诗的皇帝,谈论诸如唐诗宋词,李白杜甫之类话题,很神气一时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雅村言(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雅村言(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街上流行人来疯(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