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4)

12.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4)

韦杵,生性谦和忠厚,生活俭朴,严于律己,践履笃行,不结私党,嫉恶如仇,关爱乡土,不计得失,与人友善,深得乡人、部属爱戴。***他戎马一生,思想进步,指挥有方,战功卓著,不愧为一代名将。

三、布依英豪陆瑞光

陆瑞光,布依族,又名陆天祥,外号“陆麻二”,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月,生于镇宁县六马区乐纪乡弄染村。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1929年4月,率领关岭、紫云、镇宁三县边区农民1000余人,进行武装抗暴斗争,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誉为“四大天王”之一。

镇宁山区,地处滇黔通道的要塞,是一个布依族、苗族、黎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当地少数民族长期以来饱受滇、黔军阀纷争的蹂躏以及当地官府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曾多次自武装进行抗兵、抗粮、抗捐斗争,形成了以陆瑞光、王仲芳等为中心的大小若干支地方武装,割据镇宁、紫云、关岭、安顺、贞丰、王母(今望谟)交界处的大片区域。其中陆瑞光所率领的队伍就活动于镇宁、紫云、关岭边沿地区,控制了六马、沙子沟等方圆数十里的地盘,成为镇宁、关岭、紫云等县地方政府奈何不了的一方强豪。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直插云南,红军主力分两路西进,进入了安顺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布告》,要求红军指战员和战士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不得侵犯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同时红军总政治部在《红星报》上表了《注意争取少数民族的工作的指示》,强调尊重少数民族及其风俗习惯,承诺不打击少数民族中的土豪,同时揭露国民党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隔阂等劣行,号召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起来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红军右路军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在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同时,派人向陆瑞光等人进行统战工作并积极宣传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红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当地少数民族及其上层人物陆瑞光、王仲芳等人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接受了红军的革命主张。4月16日,陆瑞光亲自迎接红军进入弄染,并与红军订立协定,“反对蒋(介石)、王(家烈)、犹(国才)的国民党统治,反对一切苛捐杂税”,并请求红军的积极配合。红军赠给陆瑞光一面红旗、36支步枪及其他一些武器弹药,同时留下了一批红军伤病员以及红军副营长方武先等工作人员,继续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红军大部队则顺利通过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六马地区,来到北盘江边。

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不断派兵来骚扰、攻打陆瑞光等人,一些红军伤病员先后被杀害,陆瑞光遂与方武先决定率队伍到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投奔红七军,不久受阻,退回弄染。

1936年初,陆瑞光与方武先商量后决定,拟以镇宁、关岭、紫云三县交界的沙子沟、乐纪、火烘槽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48个村寨为游击革命根据地,联合紫云县中一区区长周晓凡和火烘联保主任沈树华组成游击队,开展创建根据地的斗争。同时陆瑞光根据方武先的建议,派代表罗诗虎到安顺寻找上级党组织。罗诗虎在安顺找到了**贵州省工作委员会成员秦天真和省工委军事领导小组组长李光庭,向他们汇报了陆瑞光等人的工作安排。秦天真、李光庭二人同意了陆瑞光、方武先的方案。

罗诗虎派人回弄染向陆瑞光、方武先汇报况后,陆瑞光、方武先根据贵州地下党的指示和计划,即开始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界地区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陆瑞光、方武先等人的艰苦努力下,革命形势展很快,引起了国民党贵州当局的极度不安。国民党贵州当局视陆瑞光为心腹大患,急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底,四川军阀杨森率二十军入黔,他亲自带领师长夏炯率军到紫云、镇宁坐镇。12月26日,杨森以“迎接红军过境和签订‘反蒋协定’”的罪名逮捕了陆瑞光,随后诱捕了其余“四大天王”并血洗弄染,方武先以及留下来的红军战士英勇牺牲,48寨游击根据地遂告失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三节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