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附录(10)

24.附录(10)

本书从2010年初开始资料的收集工作,4月中旬完成初稿的绝大部分。我所带的08、09级语学及应用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具体分工如下:

导论:周国炎

第一章:张芳

第二章:王睿

第三章:安晓茜龙晓雪

第四章:张景嵋李志芬

第五章:李倩倩

第六章:李志芬张景嵋龙晓雪

第七章:周国炎

第八章:谢娜

第九章:周国炎

附录:周国炎

最后由我进行全书的统校。全书于2010年8月上旬完成。由于资料缺乏,加之时间仓促,提纲中所列的“民族精神气质”“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和“文化展愿景”三章只能从略或压缩合并到其他章节中,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周国炎

2010年12月22日

指古歌中的主人翁布杰,是布依族古歌和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及造物主。

1不同流传地区称谓不一,有王姜兄妹、伏哥羲妹、赛胡细妹等多种称谓。

1王,古时布依族氏族领或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有时指造物主,这里指氏族、部落领。

导论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自古生息繁衍于祖国西南地区,在漫长的展进程中,布依族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为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在布依族生活的地区,早在10多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20世纪中后期以来陆续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这些遗址中挖掘出土了具有典型地域文化特征的器物。有关研究说明,这一文化特征,也被活动在这一地区的古越人所继承。越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的一个庞大的族群,号称“百越”。根据我国史学界的研究成果,今天的布依族与古代的“百越”族群中的骆越、西瓯等支系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是从古越人中的骆越、西瓯两个支系展演变而来的,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又不断融入濮、僚以及汉族的成分。布依族自称“buxqyaix”,音译为“布依”,其中的“依”与“越”音相近,说明布依族与古代越人之间有渊源关系。“濮”也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个较为庞大的族群,在今天布依族生活的云贵高原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百越和百濮两大族群在这里形成交叉分布的格局,因此,在布依族的形成和展过程中,濮文化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夜郎国是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存在于云贵高原东部的一个奴隶制国家,夜郎文化中既有濮的成分也有越的成分,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国的创建民族之一,也是该国的主体民族。“僚”是西汉至唐代汉文化史籍中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称谓,其中主要指包括布依族先民在内的广大侗台语民族先民。

布依族与汉族的交往始于战国末期,秦汉以后,随着中央王朝对布依族先民居住地区统治的逐渐加强,布依族与中原汉族之间的交往也越加密切。从秦汉至今2000多年的漫长展历程中,中原汉族陆续向布依族地区迁移,其中规模较大的移民活动先后有四五次,如明朝初年的“调北征南”“调北填南”。汉族的到来一方面使布依族先民掌握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同时也加强了布依文化和汉文化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布依族文化的展。

布依族先民依托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布依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部的崇山峻岭、高山峡谷之间,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这样的环境锤炼出布依族人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民族性格,他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或在群山环抱的平坝中,或在江河两岸陡峻的斜坡上开凿出一片片稻田和旱地,养育了一代代布依儿女。布依族的饮食文化与其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农耕文化密不可分。糯稻是人类最早通过野生稻培植而成的稻种,在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习俗中,糯食曾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今天的布依族日常生活中,糯食的地位虽然退居其次,但由糯食衍生出来的食品系列却成了布依族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此外,饮食文化中的酒文化、茶文化等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布依族地区青山绿水、林木丰茂,四季郁郁葱葱。布依族的服饰也与这样的生态环境天然契合。多数地区的服饰主色调为青色或蓝色,根据季节和气温的变化,以白色或黑白相间的色调作为点缀。除极个别地区受到其他少数民族影响以红色或红白相间为服装颜色以外,绝大多数地区很少有红、黄等较艳丽的服饰色彩。总之,布依族服饰整体上显得典雅庄重、朴实大方。“干栏式”建筑是布依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据有关专家研究,这种建筑形式是从远古人类“巢居”展而来,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今天的布依族地区,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已经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一楼一底的落地式平房,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钢筋水泥结构的平顶式楼房在布依族地区越来越普遍。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布依族人们对急剧变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新的适应,同时也是布依族与时俱进和民族精神在建筑文化中的反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附录(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