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附录(11)

25.附录(11)

布依族民间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丰富多彩。***传统的家庭教育注重尊老爱幼、谦逊待人、礼让为先,社会教育则强调对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一些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规约的遵守。生产、生活技能的培养也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缺乏统一的文字体系和系统的书面文献,布依族的学校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汉语文教育,而且起步较晚,教育内容与汉族基本相同。布依族的民间技术包括民居建筑技术、酿酒技术、雕刻技术、织染技术、刺绣技术、天文历法技术等已有20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布依族人民利用工艺和技术对其生活环境的艺术再现。布依族民间医药既有中国传统中医的成分,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是布依族人民为生存和繁衍、防病治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艰苦探索所积累的医药知识和诊治方法,在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布依族民间体育和游戏将健身和娱乐融为一体,形式多样,与布依族的民俗、宗教和居住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诗乡歌海”的美誉,其民歌曲调丰富,或悠扬婉转,或高亢激昂,流行于黔中和黔南地区的“好花红”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不仅在布依族地区广为传唱,而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布依族民间文学是布依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不仅以自己的母语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而且利用它创作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口头文学。这些文学形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红军长征故事、民歌民谣、童话、寓、笑话、成语、谚语和谜语等。每种文学形式都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民歌民谣最为丰富。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在布依族地区世代口头相传,是布依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也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华。由于缺乏本民族文字,布依族的书面文学,尤其是用本民族语创作的作家文学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布依族文人用汉文创作的书面文学始于清代末期,莫与俦父子三人是早期布依族书面文学的杰出代表。20世纪80年代以后,涌现出一大批以布依族社会生活为题材,以汉语文为工具进行文学创作的布依族作家,他们中有些人的作品在民族文学领域获得了较高的荣誉。

布依族的传统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婚姻习俗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仍沿袭传统。婚姻的缔结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布依族男女青年虽然有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自由,但仅限于婚丧节庆或赶集,走亲访友相见时一起对歌、聊天。通过语和歌声传达彼此间的爱慕之,至于婚姻,当事人均不能做主。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婚姻缔结的整个过程要履行一套烦琐的礼仪。直到20世纪**十年代仍有部分地区布依族女性保留婚后久住娘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丧葬方面,各地在仪式上虽然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都实行土葬,大部分地区采用本民族宗教——摩教仪式来超度死者的亡魂,念诵摩经。有的地区保留古老的砍牛习俗。部分地区则遵从道教的礼仪,诵道经,行绕棺仪式。无论是婚俗还是葬俗,自20世纪**十年代以后,在各地都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婚姻习俗方面,绝大多数地区男女青年在择偶方面已由原来父母完全包办展为自行选择和父母主持,开明的家庭甚至把自主权完全交给子女,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丧葬习俗礼仪也趋于简化,有的地方由于摩教的传承人出现了断代问题,丧葬活动已简化到只履行一些比较重要的仪式,如开路等。

布依族传统的节日较多,一年当中较为隆重的主要有春节、“三月三”“六月六”和“七月半”,其中春节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和“六月六”则是布依族隆重的节日。各地在时间上和节日的内涵上稍有差异,但共性是主要的,如“六月六”都与稻作农耕有密切的关系,即都是为了庆祝水稻的顺利栽种,祈求上天保佑秧苗免遭害虫的侵扰,取得好的收成。21世纪初以来,一些布依族人口较多,民族文化氛围较浓的地方政府部门以“三月三”“六月六”等布依族节日文化为平台,通过对民族节日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展示,一方面达到了宣传地方民族文化的目的,同时又活跃了地方旅游市场,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5.附录(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