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楔子,南海对阵(2)
10万菲律宾军队积弱良久,特别是滥用毒品问题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菲律宾不断在黄岩岛滋事,内心的“淡定”来自军事盟友美国。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资料显示,2012年菲律宾政府将进行15个涉及南海的油气田区块开采招标,其中两个区块在中国礼乐滩附近,据称开采价值比现马拉帕亚气田还大。[1]
这样大的利益,菲律宾政府当然不会自动吐出来,而面对中国的海监编队,马尼拉自然想要让军队“利益均沾”,鼓励其斗志。
目前,菲律宾是牵涉南海问题的“六国七方”中军力最孱弱的一个,菲律宾千方百计想用mdt和vfa条约将美国拉进南海争端。
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家薛理泰认为,“美国是否会在南海陷入与中国的一场军事冲突,由华盛顿决定,绝非马尼拉所能左右。”他认为,如果打仗确实符合美国利益,战备自然随时就绪,假如打仗不符合美国利益,纵使马尼拉高官在华盛顿苦苦哀求,美军“千呼万唤也不来”。
美国波士顿学院教授罗伯特。s。罗斯也将中国比做统一后的德国,罗斯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中这样评述中国地缘现状,在过去的60年中,中国曾经历过两次崛起,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崛起中。在1949年,中国经历了类似于德国统一的迅猛变化,百年来第一次摆脱了国家被外国占领的状况。但此时的东亚安全秩序反映的是中国过去的殖民秩序。美国维持了此前存在的地区秩序,试图取代原日本的角色,成为朝鲜半岛的支配性力量,其势力范围包括了过去的日本与法国所控制的中南半岛等,并占领了日本重建日本军队。1950至1989年间,中国要求修正地区秩序以展示其实力及其对安全边界的这一需求,而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成功对美国动武,重建其过去在东亚秩序中传统的强大的角色。之后,中国又支持越南北方将美**队逐出其在中南半岛的“后院”。美国在越南的失败促使泰国于1975年关闭美国在泰国的军事基地,开始与中国进行安全合作。
然而,当美国从其边境撤退后,前苏联又作为美国的继承者出现。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开始在中国边境进行大规模防务建设,到70年代中期,它已在其远东地区针对中国部署了完整的军事设施。1978年11月,前苏联与越南签订了《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越南军队于1978年12月入侵了柬埔寨,扩大了前苏联在整个中南半岛的影响。此时的权力转移也引起中国使用武力反对前苏联主导的秩序,而重建与中国能力相适应的地区秩序。1969年的中苏边境冲突迫使前苏联退让。1979年2月,中国对越南动自卫反击战争。这一行动迫使越南切断与前苏联的安全关系,并从柬埔寨撤军。前苏联的崩溃及从中国边境撤军是1949至1950年中国第一次崛起的最后一章。在东亚及中亚,中国在边境上确立了军事优势。[27]
时至今日,1979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前苏联由此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启动了经济改革,开始第二次崛起,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经济总量每8年就翻一番。这种与19世纪9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崛起相似。但与德国的第二次崛起不同的是,这次权力转移反映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第二次崛起使中国有能力和平地改变东亚战略秩序。由于第一次崛起实现了自身的战略“要求”——领土边界的安全——从而保证中国有一个安全空间,可以集中精力于经济展和合作外交,耐心地等待地区秩序的逐渐改变。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虽已使中国的影响力扩展至其领土和周围海域,但由于美国压制,并未促进中国海上力量的崛起。尽管中国和平崛起已有30年,美国依然是日本和东南亚海洋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盟友。所有这些国家都与美国结盟,而不是适应中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