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邓小平的智慧与胆略(2)
二曰求同存异,举重若轻。***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着许多两难性的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就是其中之一。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问题是用什么方式来实现?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邓小平政治智慧的又一结晶。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国家间、民族间的争端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此起彼伏,很不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经验,即寻找各方都能接受的合合理的方式方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邓小平的话说,“不只对第三世界,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长远意义。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
三曰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生剧变,相当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丧失政权,甚至国家分裂,国际**运动进入低潮。我们中国也由于国内**而遭受西方国家制裁。面对这样的局面,一些人悲观失望,哀叹红旗能打多久。也有人绪亢奋,主张中国挑旗硬干。邓小平又一次显示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谋略。先是冷静观察,善于守拙。不能把形势看得一片漆黑,总是有可利用的矛盾。世界将向多极化方向展,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其次是稳住阵脚,埋头实干。不要惊慌失措,先是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中国只要这样搞下去,旗帜不倒,就会有很大影响,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再次是沉着应付,有所作为。我们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第三世界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不当头,又要有作为,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那之后的二十年,党中央正是坚持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谋略,在“捧杀”面前不上当,在重大利益上不让步,实现经济上的长足展,使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展示社会主义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邓小平是有胆略之人,不是小胆略,而是大胆略。所谓大胆略,从理论上讲无非是坚定性、开创性、稳固性,就邓小平的胆略而,也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曰绵里藏针,柔中有刚。邓小平一生多坎坷,三落三起。先是在江西苏区因支持**而受迫害,再就是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作为全国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后又因所谓“翻案风”再次遭贬黜。尽管有如此之多的磨难,但他矢志不渝,不改初衷,总能东山再起。他有过委曲求全的时候,也曾服输认错,但这不过是一种斗争策略。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所说,“被驱逐出党意味着再也不能积极参加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我写了自我批评,作为参加这种斗争的‘入场券’”。邓小平之所以这样做,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胆略,认准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以一种坚韧毅力顽强地坚持下去,终成正果。难怪**也拿他没办法,叹息一声:说不翻案,靠不住呀!正是邓小平有这样的胆略,使他成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班人、核心,带领全党果断地进行拨乱反正,把党和国家引向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道路。
二曰思想解放,敢试敢闯。说到邓小平的胆略,最大的还是思想解放。他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改革开放的每个关键时刻,在碰到种种思想障碍干扰之时,他都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以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创新性论断,突破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践禁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境界。长期以来,资本主义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搞计划经济,已经是马克思主义的定论。而邓小平硬是切割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必然联系,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曾几何时,我国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建立人民公社是**的杰作。而邓小平顶住“单干风回潮”的压力,坚决支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调动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一举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农村温饱问题。不必讳,**人要同传统所有制实行彻底决裂,社会主义就是实行公有制,雇工剥削搞私有经济就是资本主义,这似乎天经地义的真理。而邓小平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果断支持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打破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我国社会的所有制结构生了深刻变化,解放和展了社会生产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论。无论哪一个动作,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都是颠覆性的。如果没有邓小平的胆略,谁敢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