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海外评论选(7)
《南京大屠杀》是一部史书式的纪实文学,它记述了五十年前,人类史上一场举世震惊的民族大灾难。***本书是作者为南京三十万同胞遇难五十周年祭而写的。他走访了近百位当年深受苦难至今仍活着的幸存者,并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才写下了这部充满血泪的纪实文学作品。
读者在书内可“看”到当年这座古城,在日寇铁蹄下的一幅惨不忍睹的地狱图。那是野性掩盖人性、野蛮扼杀文明,是人类退化为禽兽的日子,是一场人类毁灭人类的时代大悲剧!作者搜集了大量素材,除当年大屠杀中幸存者、目击者的申诉,还包括了虐杀者和战犯的供词。徐志耕用沉痛的笔触、大量生动事实,把当年侵华日寇的血腥罪行八是毫不保留地揭露出来,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种种原因。
南京大屠杀中死难者达三十多万人。据史料记载,日寇在南京集体屠杀二十八案,计十九万人;零散屠杀八百五十八案,计十五万人。
这场大屠杀是铁铸的事实,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但近年日本有一少部分人妄图篡改史实,说什么“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日军杀戮中国人民全是出于自卫”等等。这不能不引起我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关注。
《南京大屠杀》一书邀得南京市市长张耀华作序,他在序文中对这场大屠杀的罪魁祸——日本帝国主义作了谴责,道出了每个中国人及爱好和平的人的心声。
《南京大屠杀》书末附有三页共十三张当年的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数目虽少,但却深深显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人类的悲剧!(原载1987年12月五期《澳门日报》)
8。两本《南京大屠杀》
庞狄终于一口气将徐志耕著的《南京大屠杀》读完,心久久难于平静下来。十九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在这个时候出版,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正是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五十周年祭,书的出版是对三十余万中国死难者最好的纪念;第二,从七十年代起,日本国内就出现一系列翻案文章,极力否定日军当年在南京惨无人道的暴行,甚至诸如《“南京大屠杀”的无稽之谈》这类文章还获得“文艺春秋”的什么大宅壮一报道文学奖,他们有持无恐的“理由”就是南京大屠杀的真正资料太少,缺乏“同时代的第一手资料”。那么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可以使他们的理由收回去,书中大量引用了当年目击者、死难者家属、集体大屠杀幸存者、收尸人等的证词,堪称第一手资料,有力地揭了别有用心者无视历史、掩盖抹煞罪行的用心;第三,“南京大屠杀”空前惨烈,被用各种方式屠杀的中国人达三十余万人。这是一页中华民族不能也不该忘记的历史。事过境迁,五十年过去了,至今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南京大屠杀》无疑是很好的历史教科书。书中那些资料,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在战争中日军的残暴的兽性,也有许多值得引起中国人深思的问题,例如一位幸存者说:“那时的人老实,都不敢动,叫跪就跪,叫坐就坐。大货房裹三千多人只有三个日本人看管,大门开着,都没有绑,一起哄,三千人至多死几百个,两千多都能逃出,可就是没有人出头,都胆小,都怕死!”作者的意见是:“懦弱和胆怯比死亡更可怕。而懦弱一旦成了集团性的通病,成了国民性,便实实在在是一种悲剧。”这确实是惨痛的教训。
因此,徐志耕的《南京大屠杀》不失为一本很有价值的好书。无独有偶,日本一位著名的教授、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真相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部专著《南京大屠杀》中译本(二十六万字)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出版。如果将两本书一起参读,则对“南京大屠杀”便会了解得更清楚。
两本书的资料来源、重点有所不同:洞富雄的《南京大屠杀》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有关史料为中心,结合当时报纸、杂志的有关报道及战后出版的有关记录、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构成全书的主要内容。它分为两编,第一编“南京暴行真相”通过各种战斗记录的考证,证明中**队大部分不是死于战斗,而是被俘后根据日本军司令部出的命令被屠杀的,以确凿事实证实当时全部被杀害者有三十万人,其中一半是普通老百姓,包括男女老幼;第二编“驳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论”,有力批驳以铃木、山本等人为代表的“虚妄”说,此编列举了当时一些外侨和日军指挥官、士兵、随军作家的大量有关记述,日本军官的日记、笔记,包括南京大屠杀刽子手松井石根的谈话和训词等。洞富雄的这本《南京大屠杀》理性和分析性很强,有其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