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钢铁巨人 二十一(12)
到食堂吃早饭的时候,两个人又恰好相遇了。戴继宏狼吞虎咽地吃饱了饭,杨坚的两个馒头却还剩下半个,为了赶时间,便边吃边走离开了食堂。
两个人走出食堂门不久,就听见后边有一个不十分生疏的声音在招呼他们,回头一看,原来又是那个从北京来的女记者赵岚。
女记者来工厂采访快满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她一直在车间里跟工人们在一块儿劳动,一块儿聊天;能插上手,她就帮着干几下,插不上手,她就帮他们拿拿工具什么的,一刻也不闲着;空闲时,和工人们聊得可热火了,都来的人嘛,工人们会提出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问题,女记者都热地耐心地回答。在学习**著作时,她还参加到工人们中间去一块儿讨论。昨晚,女记者又随同戴继宏、杨坚他们一块儿检查大型轧钢机,爬上攀下,边聊天,边了解况,搞得浑身油腻,也一直到深夜才去睡觉。
工人们很喜欢这位女记者。戴继宏对杨坚说:
“这位记者同志真会深入群众,不知不觉就把咱们的老底儿掏去了。以前来的有些记者就不行,跑到厂部一坐,电话一响,就把咱工人叫去了。他问一句,咱们回答一句,一问一答,可别扭了!这样,他们啥况也不能了解去呀!还有一些人,来厂后,就翻咱们的评比材料,跟咱工人连个照面也不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谁要看?我们常说,这些文章都是他们编的。”
杨坚很同意这种意见。他说:“我认为这些写文章的同志,要想把文章写好,除了深入下层了解况外,还得跟工人们一块儿干点活儿。那样一来,感就真切了。”
这个女记者可真是这样做了,所以,报上表她的通讯报道,大家都喜欢看。
女记者还有一个特点也很值得赞扬。从车间干完活儿,就去职工食堂,然后就去单身女职工宿舍,没去招待所住一等房间,也没去下馆子,也没常常摆起大城市来的架子,挑剔此地这儿不好、那儿不好……
听到赵岚的叫声,他们俩很快地就停下了脚步。
“去参加庆祝会吗?”女记者问。
“对!”戴继宏答道,“一块儿去吧?”
“好!”
走不多远,他们便看到梁君从一家小饭馆里走出来,他脸色苍白,眼圈儿暗,头没梳得像过去那样整齐,衣服也熨得不够平整。
梁君最后一次检查有了明显的进步。车间党支部进行了分析,觉得这个检查基本上触及了他的思想,对自己错误的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开始去挖掘它们的根源,态度比较好。经党支部研究,并报请厂领导批准,决定对他免予处分,继续留在铸钢车间工作。王永刚根据党支部的意见,又找梁君进行了一次恳切的谈话,党支书说:“老梁,一个人所以犯错误,决不是偶然的,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对于你,主观的因素居于位。为什么在新社会成长起来,受了党这么多年的教育,还会有这些错误的行?这说明,你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改造,跟资产阶级家庭不仅没有划清思想界限,有时,你还自觉不自觉地展了家庭对你的思想影响。你的屁股还没有转过来啊,这就难怪你跟新社会、跟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你要好好思考这个问题,从过去的错误中认真吸取教训。”
对这番话,梁君现在是比较听得进去了,他讷讷地向王永刚说:
“王主任,我、我一定听您的教导,好好改造自己。我考虑了很久,请求组织上让我到下边去劳动锻炼,让老师傅们进一步帮助帮助我。我要从头改造起。”
“你有这个愿望很好,组织上可以考虑,劳动是一个很好的熔炉,能把人身上的脏东西熔化掉。不过,在未作决定以前,你还应该安心工作。”
当然,一个人有了某种悔改决心,还只是转变的开始,更重要的还是看他的这种决心,是否能够化为行动。现在,人们只能从梁君的实际行动中去考察他的决心了。让未来的岁月,为他作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