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虔诚的感恩来自内心最深处(1)
稻盛和夫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不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而是应该感谢宇宙万物。”
精彩解读
知恩图报,是说知道自己受了他人的恩惠,于是想办法给予他人相应的报答。知恩图报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一种良好文明素养,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之一。在生活中,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可见人们对“知恩图报”的肯定和倡导。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好心人向我们伸出援手,很多人给过我们或大或小的帮助,有时候也许是举手之劳,有时候却可能是关乎生命的大恩德,所以,“知恩图报”应该是每个受恩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格素养。
感恩是稻盛和夫哲学中重要的一环,稻盛和夫先生把感恩作为他回报社会的第一要务。他在65岁选择出家,他舍得自己一手创立的两个世界500强的企业,他像一个普通的僧人一样,开始过化缘、念经的生活。
化缘时必须身着深蓝色布衣,头戴竹笠,光脚穿草鞋,以行脚僧的形象走街串巷。站在信徒家的门口,口中念诵四弘誓愿,让信徒将布施的大米装入肩背的行囊。持续了几天对于稻盛和夫先生来说还未习惯的化缘之后,从草鞋的顶部露出来的脚趾由于与柏油路面摩擦而渗出血来。无奈走路的时候他得把重心移到脚后跟,但却引起了腿肚子的酸痛。一天傍晚,稻盛和夫先生正背着沉重的行囊,拖着疲惫不堪的脚步走着,一位正在街旁打扫落叶的妇女靠近他说:“累了吧,你拿着去买个面包吃吧。”悄悄地施舍给他100日元。拿着这枚硬币,不知为什么稻盛和夫先生感到难以表的幸福,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位妇女看上去并不富裕,但她向稻盛和夫先生布施的这种美好善良的心灵,是他在过去的人生中从未体验到的,是那么清新和纯洁。稻盛和夫说:“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不是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而是应该感谢宇宙万物。”
稻盛和夫先生说:“社会上有人认为积聚财富、赢得地位和名誉才是人生的意义,但我却一直强调‘为社会、为世人而鞠躬尽瘁才是一个人最高尚的行为’。思善事、行善事,就能有善报,而为非作歹就会招来恶报。要行善事,就必须摒弃利己之心,不断磨炼、美化心灵。做到了这一点,就会自洁其身。
稻盛和夫先生在自传中说道:“如果命运正处于逆境之中,那么无论怎样努力地行善,或许也不会立刻显现出善果,但从更长的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话,行善必将有善报。另外,无论有何种幸运降临,在感到庆幸的同时,还必须时刻保持一颗谦虚之心,傲慢狂妄只会成为自取灭亡的原因。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和困境,都不能怨恨、叹息、堕落,而是应该积极乐观地接受人生的考验,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无论对于何种命运,只要时刻抱有感恩之心,积极进取,人生的大门自然就会敞开。在我古稀之年,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这样才会真正地去回报社会,去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知恩图报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我们从这个社会中吸取了太多,所以要回报他。如果不能做到知恩图报,那么冷漠会随之而来,对别人对社会冷漠,也会受到别人的同样冷漠的对待。
施予恩惠和报答恩惠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感的纽带,知恩图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所以,我们年轻人应该懂得知恩图报,让知恩图报这种高尚的品德在施予和报答中形成良性循环,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要做到知恩图报,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懂得我们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都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这中间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老师的教育、朋友的帮助,甚至陌生人伸出的援手。如果时时怀着感恩之心,那么就会时时想着知恩图报,每个人都把知恩图报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真正营造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氛围,才会使这个日渐物欲横流、感淡漠的社会多一些柔和温暖。我们每一位年轻人都有责任去营造知恩图报的社会氛围,因为这不仅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更是一个人实现健全人格必须做到的。
智慧小语
虔诚的感恩来自内心深处,只有真正的从内心认识到需要感恩,才能更好地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社会。真正的感恩不必挂在嘴上,真正的感恩不必写在脸上。人在世界上,会得到很多,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忘记回报,那终有一天,你将再也无法得到社会的给予。常怀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要学习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