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0)

10.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0)

灯的形象为跪地执灯的年轻宫女,通体鎏金。宫女头上梳髻,戴头巾,身穿长衣,衣袖宽大。她面目端庄清秀,目光十分专注,头略向前倾斜,神恭谨、小心翼翼,表现出一个下层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宫女左手持灯盘,右臂上举,袖口下垂成灯罩。灯盘可以转动,灯盘上的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灯的各部分还可以拆卸,有利于清洁。此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长信官灯将灯的实用功能、净化空气的科学原理和优美的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个造型自然优美、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

根据铭文考证,此灯是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的。灯的最初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来刘揭子中意“有罪国除”,此灯被没收进少府的“内者”(官名),归长信宫所有。长信宫是皇太后居信的宫殿,文帝的皇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景帝时为皇太后,很有权势。后来窦太后又把此灯送给了她娘家族裔中的一位叫窦绾的女子,窦绾将铜灯视为珍宝,死后就随她埋入墓中。

长久以来,长信宫灯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民族艺术的魅宝,她曾多次赴国外展出,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争议焦点:曹操高陵挌虎大戟石碑

曹操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历史人物,关于曹操的陵墓,在历史上有太多的传说。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2008年初秋,河南安阳县安丰乡派出所抓获一批盗墓贼,追缴到一块比较完整的画像石。据盗贼交代,画像石来自于当地西高穴村附近的一座古墓中。河南省文物局接到上报后立即组织专家实地调查、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块典型东汉时期画像石,说明此墓规格非常高,有必要进行抢救性考古掘。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8年1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所成立西高穴东汉大墓考古队,进驻西高穴村,抢救性考古掘工作于12月12日开始。在大墓掘初期,考古人员现此墓竟然深达15米,墓道长度40米、宽约10米。2009年11月8日下午,离5点半下班的时间还有20分钟,考古队员在大墓前室的甬道门处,清理出一块石牌,当时有字的一面朝下,上面沾满了泥土。尘土拂去,石牌上赫然出现“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字样。考古人员现石牌下部已经残缺了,而此时一个队员说,前几天好像出土了一个很小的石片,大家都没太在意,还没顾得上清洗。小石片马上被找了出来,略加清洗,“大戟”两字便显露出来。将两块石片拼对在一起,严丝合缝,字体完全一样、石质也完全一样。一块完整石牌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从上向下逐字研读为“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此次掘,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等铭文碑被现之外,还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而追缴回的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在墓室清理当中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迷踪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踪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陪葬宝物:历代帝王陵墓中的镇墓文物(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