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一章 童年梦幻(7)
季羡林小时候,基本上是一个野孩子,野地里疯,野地里长。还有一件事,季羡林自己没说,各家传记也没交代,他小时候出过水痘,脸上留下淡而又淡的痘瘢,虽然不怎么显形,终归是个缺陷。季羡林四五岁时,由父亲张罗,跟一位姓马的先生认了一些字,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去怎么办?既然家里穷得连书本也买不起,当然谈不上供他正规学习,小孩儿有一搭没一搭地晃荡个三年五载,很容易就错过开的季节,撂荒了。这绝非危耸听,季羡林有两个小伙伴,一个叫杨狗,另一个叫哑巴小,两人的前途可以参照。当年,三个小娃儿见天在一起玩,浮水、打枣、捉知了、摸虾,快活郎当,形影不离。后来怎么样了呢?杨狗终生务农,老实巴交,一字不识。哑巴小呢,落草当了山大王,练得蹿房越脊,如履平地,本领煞是了得,可惜那是一条不归路,最后一个失手,叫官府捉住,砍了头。季羡林的出路,纵然成不了铤而走险的绿林好汉,也必然是像杨狗那样,当一辈子农民,整日价面朝黄土背朝天。
写到这儿,想起一个故事:科学家霍金育迟,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里的表现十分糟糕,老师觉得他是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同学把他当成讽刺捉弄的对象。霍金十二岁时,班上有两个男孩公然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会有出息。同样的道理,倘若当年有人就季羡林的命运打赌,肯定赌他不会成材。
3综合评点
六位主人公都出生在王纲瓦解、民国肇兴、军阀割据、新旧交锋的激烈时刻——在所有的背景中,这是最重要的一笔。他们的命运,自然也随时代而沉浮。
六人的祖籍,就中国的版图而,都偏于东部,且集中在长江、黄河下游。如:钱学森——浙江杭州,陈省身——浙江秀水,杨绛——江苏无锡,黄万里——江苏川沙,侯仁之——山东恩县,季羡林——山东临清。这是符合当时的“文化板块”的。有道是“地灵人杰”,中国的好风水,基本上是向东南沿海倾斜。
六人的生日,就公历来说,都集中在下半年。如:杨绛——7月17日,季羡林——8月2日(俗误为8月6日),黄万里——8月20日,陈省身——10月28日,侯仁之——12月6日,钱学森——12月11日。这也很有趣。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什么节气、星座之类的奥妙?笔者没有研究,不敢妄,姑且存疑。
六人的父亲,三位是职业教育家,即钱均夫、黄炎培、侯天忱,两位是官员加知识分子,即杨荫杭、陈宝桢。他们的孩子,得天独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唯有季羡林的父亲,是“汗滴禾下土”的农民,属于弱势群体。
儿童时期比什么?比智商?六位主人公,智商都属一流;比身体?除侯仁之外,其余均属健康;比家庭?一个明显的事实,教育是要拿钱铺路的,没有资本投入,就没有文化产出。
人有恒:童年的幸福与否,系于天下的父母。
钱学森的童年近于理想化:渊深的家世背景,士林楷模的父亲,知书达理而又循循善诱的母亲,生地在上海,幼儿期在杭州,童年进北京,入北师大附小……所有这一切,交织成一个令人羡慕的文化氛围。钱学森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知识启蒙和高雅的文化旨趣,如果生在汉末,他会使孔融见绌,如果生在北宋,他会使司马光逊色;都说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钱学森的童年其实比黄金更贵,无价。在笔者看来,钱学森是唯美主义的结晶,他令造物产生的愉悦,绝不亚于世人感到的歆羡。
美中也有不足:钱学森是独生子女,加上父母基因的遗传,他的童年是孤单的,天性是内敛的,偶尔,还显得十分任性;但是我们在国内的出版物中,看不到任何这方面的描述——这就属于遗忘和忽略,需要我们在他今后的经历中小心挖掘。
父母就是儿童的领导,兄弟姐妹就是儿童的朋友和同事,儿童感受社会,不是用理论,而是用心。杨绛在童年时期就已充分感悟父母(领导)的气质,这是长大了读多少本书也抵不上的。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杨绛迅速适应了自己不上不下的地位,她用一颗纤细的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应对从容,进退裕如,有若天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