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5)

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5)

在福柯和许多西方思想家的心目中,中国人对性实践的态度相当开放,虽然自元朝开始,公众态度日益将性视为**之事。***虽然同性恋得到接受,但是绝对的同性恋者受到谴责,因为不能生育子嗣,延续香火。对于深谙此道的人来说,性可以使人长生不老。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在性领域中,任何行为都是可接受的,只要不是过度挥霍生命精力。在中国文化中,性既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也不是有罪的事,它是一件值得崇敬的事,而且其**性越来越强。(bullough,370)

与现代西方人视为天经地义的观点形成对照的,还有从一些原始部落民那里观察到的文化。例如,对于萨比亚人来说,男性气质和力量来自精液,精液越多,一个人的雄性越强大。因此,少年(接受者)和成年男子(插入者)都参与同性恋活动,但他们转入异性恋角色时全都毫无困难。对于美国人来说,一个人的行为就决定了他的身分;但对于萨比亚人来说,却完全不是这样。

在西方社会中,由于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演变,也由于上述大思想家的影响,一种全新的性观念正在兴起,那就是更看重人,看重美本身,而不是看重性别。下面的引文是《新闻周刊》对这种新风尚的一些报道:25岁的埃利希说,他的爱恋跟性别无关,他说打从14岁拥吻起,就既为男子动,也为女子所吸引;他说,有些时候,我会喜欢一些人颈后的型,他们的眼神,又或他们嘴唇的姿态,但这并不局限于某一性别。奇佛认为,单以性别概念去看人与人之间的倾慕,实在太狭隘了,他说:从个人**取向去不断质问自己,在我看来实在是多余的。举个例说,一个人感到兴奋,可以是看到一片冬青叶,一棵苹果树,或是春天早上的一只北美红雀。赫林近日告诉朋友,他结识男孩子的方法不同了,以前他会说:你是否同性恋者?然后把问题转到:你喜欢男孩子吗?但现在,他喜欢的说法是:你喜欢我吗?赫林的次性幻想,对象是异性。少年时,经过一番挣扎,他终于承认自己也喜欢同性。现在他约会得最多的是两名男同性恋朋友和一名女双性恋朋友。他不在乎同伴的性别,只希望找到一个对象。他直:我不感到有压力要选择伴侣的性别。(《转引自《爱知简报》第9期)

总而之,由于前述各位大思想家、学者的卓越思想的影响,一种对同性恋的全新观点迅速在公众中传播开来。这种观点的基调是:同性恋不伤害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直接,就像酗酒或自由恋爱一样。它既不是犯罪和邪恶,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属于少数人所有的生活方式。

近一个世纪以来,同性恋在西方被视为洪水猛兽,为社会所不容。例如在英国,就有许多名人因为是同性恋者而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如纪德(andregide),福斯特(e·m·forster),沃尔夫(virginiawoolf),许多人只能压抑其同性恋倾向,或只在少数熟人中表达其完整个性。不仅同性恋有危险,就连像罗素这样的人都会由于一般地对性表示赞许态度而招致麻烦。(bullough,685)上述自由主义思想家的观点的传播和60年代开始的同性恋权利运动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同性恋的看法,人们对于这种有异于常人的少数人的性倾向有了更大的容忍度。一项对321名异性恋者的研究表明,他们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许多同性恋者自身及立法者宽容得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但不反对同性恋,反而赞成取消对同性恋的种种制裁措施。持这种宽容态度的人们具有下列特征:年轻,无宗教信仰,交过同性恋朋友等。(鲍曼,1979年)可以说,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宽容,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

在下表中,如将1973年与1991年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加以对比,可以看出较为明显的变化,尤其在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四章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