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大概率价值观(1)

1.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大概率价值观(1)

人们都承认,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诸多不同。例如,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被认为是一个赋于家庭以特别重要地位的文化,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家庭至上主义(familism)的社会;还有人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与此相对应的是西方以个人为本位的社会。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我近几年在与家庭婚姻有关的问题上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择偶标准、青春期恋爱、浪漫爱、独身、婚前性行为规范、婚姻支付、自愿不生育、婚外恋、离婚、同性恋等),也为这种差异提供了证据。但是,我认为家庭至上主义、家庭本位这些提法只是对现象的概括,还不是对它的解释。为此,我尝试提出中国的大概率现象和中国人特有的大概率价值观这一对概念,以便对上述文化差异作出解释。

一、中国的大概率现象

综观我近年所做的有关中国人婚姻家庭行为方面的实证调查材料,印象最深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的行为相当的整齐划一,在结婚、生育、婚前性关系、婚外恋、离婚等类事上,人群大都呈现出一种大多数对极少数的不均匀分布;而西方社会则不然,在上数各个方面往往只是一般的多数对少数的分布。

例一: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30岁以上的从未结过婚的人口只占3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2。81%;而在美国,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单身者家庭;在加拿大,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单身者家庭。

例二:在我国,自愿不育者仅属凤毛麟角,百不挑一,他们的选择也常常被人视为怪异;而在原西德,全部夫妇中生儿育女的只占约60%;在80年代的美国,18至34岁的妇女中自愿不育者占到11%,在较为激进的大学当中,自愿不育者的比例在1970年曾经高达18%。

例三:根据我在北京市所做的随机抽样调查,样本中承认自己有婚外性行为的只占3。7%,加上没有生性关系的婚外恋,也只占6。4%。但在美国,40多年前金西做调查时,40岁以下的人当中,承认自己有过婚外性行为的在女性中占到26%,在男性中高达50%。1980年的一项全美调查表明,美国有婚外性行为的人在男性中占60%,女性中占3540%。在澳大利亚26至50岁的女性中所做的一项抽样调查也表明,43%的人有婚外性行为。

例四:在北京市随机抽样样本中,对男性婚外性关系持反对态度的高达95。4%,对女性婚外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更高达96。2%。人们对有感因素在内的婚外性关系稍微宽容一些,但持否定态度者仍高达93。1%(针对男性)和94。5%(针对女性);而在西方社会中,一般公众对婚外性关系的容忍程度却要高得多。

例五:根据我的北京市随机抽样样本,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只占15。5%(其中包括相当数量随后结婚的伴侣);而在一项对美国15至19岁未婚女性的调查中,已有过性经历的占到92%,其中60%以上的人在15至16岁生第一次性关系;另一项对澳大利亚大学生的调查也表明,45%的男性和27%的女性有过婚前性行为。

例六:根据北京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对婚前性行为持允许态度的人仅占样本的30。5%,其前提还必须是两人确定关系已准备结婚;如果仅仅相爱尚未决定是否结婚,择持允许生婚前性行为的人数比例下降至11。3%;假如把前提换作仅仅是两性偶然互相吸引(无感因素在内),则持允许生婚前性关系的人数比例继续下降至区区2。7%。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婚前性容许程度要宽容得多,例如,在以色列克布兹人中,有76%的男青年和55%的女青年认为,只要有感即生性关系;就连算不上是个完全的西方国家的原苏联,婚前性容许程度也高于中国(38%的调查对象对婚前性关系持肯定态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十五章 中国人的大概率价值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