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提尔皮茨战略的缺陷(1)

10.提尔皮茨战略的缺陷(1)

英国海军思想家约翰·科隆布曾说:“国防问题的重点并非步枪的品质,而是国力的分配和组织能否配合国家目标。***”英美等国为保持海权,早已通过国会立法的形式保证国内资源支持海军建设和保持国家的海上力量。提尔皮茨效仿英美这一做法,也采取向国会提出海军扩充法案的方式,使得展大海军成为德国国策。这看起来十分必要,但是,英德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别,那就是德国位于欧洲腹地,四面环敌,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所以英国只需要倾注全力维持强大的海军,本土自然安全,而德国必须要同时保持陆权和海权,那就必须要保持陆军优势和相当规模的海军,在资源财力有限的况下,这不但难以做到,而且会形成两面都做、两面都不能取得绝对优势的局面。如前所述,英国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面以海军军备竞赛吸引德国把宝贵的资源投向海军,一面假借法俄之手从陆地向德国施压,所以德国未开战就已经两面临敌。

提尔皮茨作为海军展的规划者是成功的,但作为大战略家就是失败者了,甚至可以说,他也从未真正指挥过海军——尽管深得威廉二世赏识和支持,但他本人从未被赋予实施德国海洋战略的职责,也从未真正领导过德国海军,而且也没有参与重大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订,甚至都没有直接指挥过海上战役。

在俾斯麦时期,德国政府的政治架构几乎可以说是“一臣制”,即只有宰相这一个大臣,没有内阁,只有在宰相领导下的一群国务秘书。在历史书中,经常可见将提尔皮茨称之为是领导整个海军事务的海军大臣,实际上,提尔皮茨的正式职务是帝国海军办公室国务秘书,其职责是负责帝国联邦海军事务,包含制定并管理海军的建设和展规划、组织海军后勤补给,以及在帝国国会中代表海军接受质询和提出议案。德国海军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帝国海军内阁,其拥有人事安排、布条例和训令等权力,脑与宰相一样,只对皇帝负责,但提尔皮茨不在其列。

为加强海军的作战规划,1899年在海军司令部基础上演变出来海军参谋部(显然是借鉴了德国陆军参谋部的组织方式)。参谋部在平时只具有咨询建议的职责,战时负责出一切命令以及舰队调动,其脑是海军总参谋长。帝国海军办公室名义上是在海军参谋部之上的组织机构,其实主要负责行政、与国会交往以及处理公共事务等,并非是海军的领导和指挥中枢。1907年,公海舰队组建后,舰队司令成为帝国海军的真正领导者和作战指挥者。

总体看来,德国的海军高层组织结构较为混乱,权力职责含糊不清,不过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核心,那就是皇帝能驾驭和指挥一切,这样的权力结构设置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皇权指挥军权。所以,提尔皮茨始终也没有进入德国海军的指挥层,对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人事任免没有任何权,因而,德国舰队的展规划与实际作战计划是相互脱离的——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德国海军也没有一个作战计划。

实际上,德皇威廉二世虽然是个大海军主义者,但是也不是疯狂、无理智的狂徒,他很清楚,德国海军并不是英国的对手,所以并没有与英国进行海上决战的决心,因此,德国海军根本不像德国陆军那样,早就制订好了“施里芬计划”——这很令人尴尬,作为世界第二大海军,竟然连一个清晰的作战计划,甚至连作战策略都没有。德国舰队就像是一个只知道不断成长的人,但是却没有任何思想,甚至连肢体之间的协调配合都不够好——德国海军各部之间相互隔绝,水面舰队从来也未曾认真考虑过与潜艇部队协同作战,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看到德国水面舰队与潜艇部队都是各自为战。

早在1915年5月,提尔皮茨已经预感到与英国舰队的大战可能会爆,但是整个海军高层中只有他和公海舰队司令英格诺尔上将主张制订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整个海军对与强大的英国舰队决战毫无思想准备,海军的核心仍然是消极避战,躲在港内等待英国舰队的“近岸封锁”。事实上,提尔皮茨后来曾主张进攻战略和无限制潜艇战(尽管他的海军规划中潜艇只是充当配角),但是他不在海军指挥层,得到的只是海军的否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挑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战
上一章下一章

10.提尔皮茨战略的缺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