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提尔皮茨战略的缺陷(2)
就这样,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都处于没有核心战略学说指导的状态。事实上,德国海军在开战后所奉行的还是提尔皮茨建造舰队时所阐述的作战理论,而提尔皮茨的作战理论许多战略战术方面存在缺陷,甚至谬误。
提尔皮茨作为德国海军的缔造者,为德国海军提出了理论和建造计划,功勋至伟。尽管德国受资源、资本的限制,在战舰数量上无法与英国匹敌,但是德国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工业实力,在军舰的建造技术、质量和性能上取得了相当优势,并且在海军官兵的训练上也取得对英优势。但是,他的海军理论存在太多的错误,大致归纳如下:
一、尽管提尔皮茨在其理论中强调要“悄然”扩军,在羽翼未丰之前不应激起英国的警觉,但是提尔皮茨本人及威廉二世都大力宣扬海军,以期获得民众的支持,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反英论时有所见,这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英国民众的反应。
二、海军的造舰和扩张是一个长期过程,德国很难保证在这一过程中能成功躲避“危险地带”;而且,英国维持庞大的海军力量,是因为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全球航运和全球利益,其海军本质是防御性的,用以保护其全球利益。而德国海外殖民地数量不多,航运远不及英国,自身又是传统的大陆国家,本不需要如此规模的海军,所以其突然扩张海军,不可能不引起英国的警觉。
三、英国为保持其海上霸权,坚持“两强标准”,实际上海军中有不少将领认为应该坚持比第二位和第三位之和还要高出10%的标准,用以防备居于第四位的国家。实则,这正好针对了德国,当德国展成为世界第四大海军国家时,就已经被英国海军部的政策所注意;当其展成为世界第三大海军的时候,英国海军部的政策就已经自动对准它,成为英国“狙击”的目标。
四、威廉二世过于张扬,这与提尔皮茨“悄然渡过危险地带”的政策相悖。1902年5月,当威廉二世的弟弟海因里希亲王访英时,威廉二世就让其率领8艘德国优秀的战列舰同行。结果,当年英国海军部开始考虑应对措施,决定海军的标准应超越“两强标准”,提出战列舰的数量应该比德国多60%,对于德国每建造1艘战列舰,英国应建造2艘,并保持这一比率。1904年6月,当英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德国基尔军港的时候,威廉二世令德国主力战舰全部列队,展现于英王面前。威廉二世的用意当然不是简单的炫耀,而是“威慑”,“用德国舰队枪炮的震慑欢迎远道而来的英国陛下”,但是这位自以为是的德皇的“威慑”适得其反——1904年当年夏天,英国就制订了第一个对德作战计划。
五、提尔皮茨的理论过多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假设英国不能将海军主力集中在北海;假设英国会集中力量不顾一切地进攻德**港。提尔皮茨认为:“为了估计我们舰队在此时给予积极外交政策一张王牌,为了估计这张王牌的力量,人们必然记得,由于我们的原因,英国将舰队集中于北海,结果使得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和远东水域的控制实际上已终止。”实际上,这两点本身就自相矛盾:既然认为英国不会集中舰队于北海,那么英国又怎么会集中主力贸然进攻德国港口呢?实则,英国作为海洋霸主,当然很清楚北海对英国意味着什么,其一直将“北海”视为自己的领地,绝不会允许任何强国染指这一“安全地带”,谁威胁北海,谁就是威胁英国本土。在1902年5月英国海军部的备忘录中就曾:“海军部政策的根本原则是在本土水域始终保持足够的力量以确保对该水域的控制。”换之,在必要时,英国集中全力在北海与敌国进行决战。至于预英国会集中舰队主力进攻德**港,提尔皮茨说,传统的英国作战方式包括战争爆时立刻严密封锁敌人的海港和军事基地,使用强有力的小艇组成的小舰队进行封锁,用巡洋舰加以支持,以优势的战列舰作为后备,(英国的)第一道防线就是敌人的海港。实际上,提尔皮茨是从拿破仑战争期间以及后来的英法海战样本中得出这些结论的,这已经是过时的战略战术了,远远不适用于20世纪初。此后,在1911年的阿加迪尔危机后,英国海军部就修改了作战方式,在1912年布的作战命令中规定海军应进行远距离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