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俾斯麦的安全策略(2)

6.俾斯麦的安全策略(2)

俾斯麦希望为新生的德国建立宝贵的和平环境,但却将其外交策略称之为“仁慈的中立”,其意在与法国路易十四、拿破仑的依靠武力扩张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树立德国爱好和平,但却不惧于武力的形象。***

所以,在德国建立后,俾斯麦立即再次挥高超的外交手段,于1873与奥匈帝国、俄罗斯缔结了“三帝同盟”。不过,三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能让俾斯麦的策略持久。1877年,俄土战争爆,俄国击败土耳其,迫使其签订《圣斯提法条约》,由此深入黑海及地中海东岸,这严重威胁到了英法在地中海的利益,英法要求没有参与此次战争的德国居间调停。1878年,各国在柏林举行会议,以解决巴尔干问题。由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拥有传统势力范围和利益,俾斯麦表面公允,实际上偏袒奥匈帝国,结果此次会议俄国成为最大输家。德国与俄国关系恶化,俄国因此退出“三帝同盟”。1879年,俄国与奥匈帝国终于因巴尔干问题爆利益冲突,俾斯麦为保持自身的安全以及维护德意志民族的利益,立即与奥匈帝国结成“德奥同盟”,但是他同时又担心俄国会转而与法国结盟,于是又于1887年6月18日与俄国也建立同盟关系,双方秘密签订“再保险条约”。此条约分为两部分:一、德俄同意,如果对方与第三国交战,己方保持中立;但此条款不适用于德国攻击法国或是俄国攻击奥匈帝国;二、在附加的议定书中,如果俄国干预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黑海的入海口),德国将会保持中立。换之,德国以支持俄国向黑海、土耳其扩展为诱惑,诱使俄国接受了秘密条约。对德国而,黑海及东地中海地区还是一个较为遥远的地域,暂时没有多少利益关系,相反,俄国与英法在此地矛盾深刻。俾斯麦有意以此加深俄国与英法的矛盾,防止俄法接近,间接孤立法国。

俾斯麦费尽心机地孤立法国,就是担心“法国突破孤立的噩梦”,但是在他下台的当年,法国就突破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孤立之围。“再保险条约”有效期三年,至1890年期满。然而在1890年,俾斯麦已经被迫下台,威廉二世立即放弃了俾斯麦的政策,多次拒绝俄国再续条约的请求——威廉二世的拒绝理由竟然出人意料地幼稚,他认为,他与俄国沙皇有亲缘关系,因此俄国会与德国保持良好关系;同时由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已经拥有强大影响力,俄国与英国关系紧张,德国不希望因此与英国交恶,甚至希望能与英国结盟,因此拒绝了俄国。俄国在感到可怕的孤立后,转而与法国结盟,这终于打破了俾斯麦多年经营的“孤立法国”的外交安全系统。

由于俾斯麦的整个安全体系是以防备法国为主,因此在军事方面不断巩固和提高陆军的优势地位,在海上为避免刺激英国,采取了暂缓展、保持弱势的策略。

俾斯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战争从属于政治的道理,将武力作为外交的坚实后盾和重要筹码,对外让他国认识到德国的军事实力,但绝不轻用兵。

俾斯麦处心积虑的外交政策和德国殚精竭虑地潜心展,经过20年的建设,德国终于成为欧洲大陆的主宰力量,欧洲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单独战胜它——如果说法国是欧洲昔日的女管家,那么德国现在已经成为欧洲的男主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挑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战
上一章下一章

6.俾斯麦的安全策略(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