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均势思想(1)

7.均势思想(1)

1888年3月9日,91岁的威廉一世逝世,其子腓特烈·威廉继位,是为腓特烈三世,但是其在位仅仅99天就病故,其子威廉继位,是为威廉二世。***时年29岁的威廉二世对老迈、位高权重的俾斯麦十分不满,不愿受制之于他,两人在很多问题上都出现了分歧,最终73岁的俾斯麦在1890年3月18日递交了辞呈,结束了30年的执政。

俾斯麦退出政坛后居住在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撰写回忆录《思考与回忆》。1898年7月30日,这位赫赫有名的“铁血宰相”离世。

俾斯麦作为德国历史上与菲特烈大帝、拿破仑和希特勒并肩的政治人物,其思想对德国以及整个欧洲都有深刻的影响。

俾斯麦为人刚正廉洁,无可指摘,外国收买他的全部尝试均属徒劳。他有着与众不同的外交风格和个性——善于隐藏自己的意图、善于利用敌人营垒中的矛盾、善于使用外交手腕。法国外交家格腊蒙曾对俾斯麦进行过细致的观察,他谈到俾斯麦的印象时说:“他微笑时,向来只是把嘴一撇,他的眼睛从来不显出笑意。他说话时,好像是紧咬着牙关,这就给他说的法语带上一种特别的口音。他的行举止表现出他对外交秘密故意采取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似乎他并不愿意影响事物的自然展,尽管如此,却使人感觉到,他随时都准备斗争……”事实也的确如此,20世纪初,时人如此评价德国的外交政策,“当(在会议桌上)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蛮横的帝国外交态度背后是更加蛮横的帝国武力,德国拥有传统的条顿骑士团精神、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陆军、最庞大的军事工业和野心勃勃的君主威廉二世。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了,但他的思想直到二战仍在台上。

俾斯麦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有三个主要长处:远见、善于使用策略和节制。他富有远见,亲手打造了铁血政策,但更清楚节制**的重要性,他说,“政治是追求次好的艺术”,所以,他从不歇斯底里地使用武力,也从不对政治抱有幻想,“对于一个外交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抱有幻想”。所以,当普鲁士军队大胜奥地利军队的时候,他制止了普鲁士将领们希望占领维也纳的企图,俾斯麦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敌国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榨取多少东西,而是只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究其根本,俾斯麦是在为保持统一后德国的安全制定策略,采用了大陆政策和欧洲均势两个战略。

俾斯麦自己曾经对于普鲁士的外交做过评论。他认为,一个多世纪的普鲁士外交只有弗里德里希二世时期值得肯定,而此后“我国的政策要么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目标,要么就是目标选择不当,实施不力”。俾斯麦认为,在这一个多世纪里,普鲁士错过了许多机会。

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置,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而法国却只有一条东部的国界,俄国在西部的边界上有遭到进攻的可能。此外,根据世界历史整个展况,我们的地理位置以及根据德意志民族的内部联结与其他民族相比也许相当松散这一特点,我们比任何一个别的民族更容易遭到别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的危险”。俾斯麦的外交策略直接抓住实质,从地理状况延及德国欧洲环境,指明了德国外交的方向,即防止德国被包围的局面生。他说:“无论如何我们在将来需要的也不仅仅是作战的军备,而且还需要有正确的政治眼光,以便使德国这条航船通过种种同盟的激流;我根据我们的地理位置和我们过去的历史(确信)我们会遇到这种种激流”。德国内陆型特点就是俾斯麦制定大陆战略的地理依据——陆上力量型和它的周围环境及大陆战略,决定了德国将只是一个区域强势国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挑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挑战
上一章下一章

7.均势思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