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激荡的国际局势
1952年底,朝鲜战争进入到了第三个冬天,横尸遍野的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半。尽管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巨大优势,并且使用了细菌战、毒气战等非常规战术,却依然在正面战线上难以前进一步。
唯一的变化是美军更加被动了。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话说: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毫无收获,只是不断地增加伤亡和丢失阵地。”
朝鲜战争仍处于相持阶段,而且停战谈判也因为美国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处于中断状态。这时,第七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在这届联大上,美国携英、法等21国提出一个提案,要求中朝方面接受战俘自愿遣返原则。
5天后,苏联也提出了一个提案,内容是首先实现停火,再讨论战俘问题。战俘问题应当单独剥离,成立一个由直接利益关联方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讨论,达成可行方案。
客观而言,苏联的提案比较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是美国方面就是不松口。正当双方僵持不下时,印度提议,由四个中立国组成一个朝鲜战争战俘问题裁决委员会,对双方争议事项进行裁决。
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由委员会推出一个国家作为公断人,由公断人裁决。双方停火90天后,开始交换部分战俘,再30天后,仍然“归属争议”的战俘交给联合国收养。美国同意了印度提案,中朝方声明,同意苏联方案。
1952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以53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了印度的提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朝双方没有联合国代表,未能参与此次投票。苏联则对印度的提案表示支持,投了赞成票。
苏联已经不止一次使用这种策略了。斯大林原本的打算是通过拖延战术,利用中国的兵力和苏联淘汰的武器在朝鲜战场上牵制美国。然而,当印度提案出现时,斯大林意识到这个提案比他的计划更为优越,因为双方在这个框架内根本无法达成协议,于是他果断决定支持该提案。
然而,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参战前的中国了,全世界都十分清楚这一点。
这个国家此时拥有300万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准一流的陆军部队,有当时世界上战斗力仅次于苏联的陆军部队,这个国家的拳头已经足够大了,大到没有这个国家点头,联合国的任何决议都是废纸一张。
在此时的朝鲜战场,双方对峙线西段,中国军队压了8个野战军,东段朝鲜人民军压了3个军团,而在战线后方的北方纵深地区,还有志愿军的10个野战军。以上合计95.8万人。
而在战线以南的联合国军阵地,美军压了4个满员陆军师,1个海军陆战师,南朝鲜压了4个陆军步兵师。在其后方纵深地区,联合国军、韩军还有人的武装力量。以上合计86.4万人。
同级别的编制,美军的人数要远大于志愿军,战时美军1个满员师可以达到2万人,而中国一个满员师通常在1.2万人左右。
还有一点,后期朝鲜人民军的战斗力十分低下,因为精锐在前期或死或被俘,后期补充了大量的南朝鲜战俘。美军战俘营里之所以会有高达15万北朝鲜战俘,除了仁川登陆之后俘虏的,还有很多是原韩军被俘后、再被编入北朝鲜军、再被美军俘虏的。
双方军队的规模都达到百万级,堪称典型的世界大战配置。然而,双方也都心知肚明,想要从对方手中拿下哪怕一平方公里的领土,已变得异常艰难。
虽然都很难,但是更难的是美国人。
美国绝大部分军用物资,都要从本土运输。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在军事开支方面一向大手大脚的美国国会,已经有人开始质疑范弗利特打空炮了。很多美国议员对于范弗利特使用超过美军规定数倍的弹药量和其取得的战果不成比例提出不满。
耗到这会儿,美国二战后巨大的经济优势已经被打得不那么明显了。具体表现就是在50年代,美海军大批量退役了二战期间建造的各型军舰。
而新中国虽然也不容易,相比美国还是要容易很多。其实我们的战役目的已经达到了,在中国东北与美国军队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至于朝鲜能否统一,虽然是既定目标之一,但绝对不是首要目标。能把美国人赶下海最好,赶不走现在的形势也不坏。
早在1952年3月28日,中国方面就致电苏联:“由于非法的美日和平条约,特别是美日安全条约的缔结,我们认为中国政府有根据也有必要请苏联政府让苏军留在旅顺口地区,并在1952年底不撤出旅顺口。”
这个意思就是,万一美国扔了原子弹,你们苏联不能坐视不管,要留你们20万人驻扎在这边。而斯大林同志在经过朝鲜战争之后,明显态度变化了很多,回电:
迄今为止,我们一直认为苏军尽快撤退出旅顺口完全符合您的愿望。正因为如此,在1950年根据您的愿望缔结条约时已做出决定:即使不缔结对日全面和平条约,苏军也不迟于1952年底撤出旅顺口。您3月28日电报提出的问题就完全不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您现在抛开条约,而认为苏军应不定期和在1952年以后留在旅顺口,说是因为日美缔结和平条约而使情况发生了变化。
如果您坚持这一点,则我们同意满足您的要求。但这里必须注意,这种违约应合理地向外界进行解释,以免被误认为是苏联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束缚您。可能需要缔结新的旅顺口条约。关于这一切,应当同您或您的代表团进行谈判。
多么贴切又温婉的回电,既满足了我方的需求,又设身处地考虑到,不想让外界觉得“苏联是为了束缚您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大家不妨回顾一下,当初他与蒋经国交流时的态度究竟是怎样的。
所以说,只有拥有实力,才能实现平等,才能称得上是兄弟。
1952年8月,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展开会谈。除了讨论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朝鲜战争问题,苏联在旅顺基地驻军期限的延长也成为了议题之一。
会谈中,苏联方面表示,延长共同使用旅顺海军基地的建议应当由中方提出,因为苏联在那里的角色是客人,而客人不应主动提及此类问题。因此,中方提议通过互换照会的方式,由中国政府正式向苏联提出相关请求。
1952年9月15日,中苏双方交换了《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中国在照会中阐明理由后,请求苏联政府同意“延长中苏关于旅顺口协定第二条款中规定的苏军撤离旅顺口的期限,继续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的海军军事基地”。
“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上已经难有作为,所以他们唯一的可能就是在侧后方登陆。
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朝鲜战争的初期,都有过大规模侧后登陆的成功经验,所以他们把这招当做“杀手锏”。朝鲜战争陷入僵局后,美军在1952年底连续进行多次登陆演习。
1952年10月,“联合国军”一共举行4次两栖登陆演习,其中在10月15日名为“吉他演习”的行动中,动用了6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30多艘驱逐舰以及美骑1师的一部。这次演习非常逼真,美军士兵甚至以为这是一次真正的登陆进攻,直到部队抢滩的最后一刻,军官们才通知士兵,这只是一次演习。
11月,“联合国军”举行3次两栖登陆演习。12月,“联合国军”又举行15次两栖登陆演习。
综合分析各种情报后,中国将帅们判断,艾森豪威尔如果想动用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那唯一的可能性是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略性的两栖登陆。
美军可能的登陆作战一直是志愿军的后顾之忧。
因为美军海军和空军上的巨大优势和朝鲜三面环海、南北狭长的地形特点,志愿军将帅们始终把防止美军从侧后方登陆当成军事战略指导上的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还有仁川登陆这个先例。
从第三次战役开始,志愿军每次部署新的战役,都会指定后方部队担任防止敌军登陆和空降的任务。1951年6月中旬,中朝成立了东、西海岸联合指挥所,分别由韩先楚和宋时轮担任司令员。从第五次战役到1952年夏,志愿军和人民军一直拿出1/3的兵力,部署在东西海岸线。
但在当时,正面战线能不能守住尚且是个问题,所以志愿军没有更多精力彻底解决侧后方海岸的防御问题。
而且,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作战方针也不是防守海岸线。朝鲜东西海岸线较长,敌人可能在任何地方登陆,平铺开防守兵力肯定不够,而且还可能遭遇敌人海军舰炮的打击,所以那时的办法是把部队部署在海岸纵深利于机动的位置,等敌人登陆深入后再予以歼灭。
但总的来说,这种办法比较被动,让缺乏防御工事的东西海岸线始终暴露在敌人的威胁之下,属于当时最优但又无奈的选择。
1952年秋季的战术反击和上甘岭防御战之后,志愿军已经完全掌握了正面战场的主动权,解决了“能不能守住”的问题。
1952年12月,我方决定以最大的努力和决心,来保证北朝鲜东西海岸的安全。中央甚至向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邓华提出三点肯定:“肯定敌人登陆,肯定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
1953年2月17日-21日,按照中央指示,志愿军总部连续召开志愿军党委会和军以上干部会,确定把“反登陆作战”作为1953年的首要任务。
在这两次会议上,志愿军总部修改了反登陆作战的方针,把以前的“诱敌深入”改为“绝对不允许敌人登陆,敌人登上来一定要坚决消灭,不允许敌人我军侧后方建立一条阵线”的方针。
同时,明确了军队部署。军队派少部分兵力依托海岸阵地进行坚守防御,把敌人消灭在海上和滩头;如果不能消灭,也要对敌人进行相当的消耗;主力部队则在敌人舰炮火力范围外纵深部署,做好反空降准备,并在一线部队将登陆敌人消耗到一定程度上发动反击,全歼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反登陆作方针和军队部署由“诱敌深入”转变为“背水击”和“半渡击”,反映了志愿军在装备上的进步和对阵地防御战的信心。
为了粉碎美军的两栖登陆计划,志愿军不仅将几乎打满全场的38、39、40军调入西海岸,还将轮换部队的4个主力野战军、6个铁道兵师调入朝鲜,目的是保障东西海岸的绝对安全。
38军在得到命令后,在1953年1月1日,从前线集结,坐火车奔赴西海岸的马耳山,38军的任务则是防御汉江至清川江一线,正如主席所说,志司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8军。
此次防御作战的艰巨程度,不亚于一场战役,美军的动向仍然不明,所以,38军必须争分夺秒,以最短的时间内,在横向57公里、纵深25公里的范围内,构建数道防御阵地,并要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不同于以往的一般工事,和前线的坑道工事,防御敌人两栖登陆的工程结构更为复杂,这里不仅要筑造炮兵、机枪使用的永久火力点、交通沟、散兵坑,还有构造屯兵、储存弹药用的土木坑道、钢筋水泥坑道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在石质山上挖掘800条坑道和大量火力点。此时,志愿军的后勤系统空前完善,为了保证工程效率和质量,志愿军从祖国和朝鲜各地抽调了27台空气压缩机,和80多部钻岩机。工程用的钢筋水泥,也是从祖国运来的,在我空军和防空火力的掩护下,志愿军运输能力大为改善,大量器材、设备源源不断运往西海岸。
38军的将士们,在白马山失利之后,人人都憋了一口气,大家不分昼夜轮流施工,势必要在敌人登陆前将工事完成。“战前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响彻各个工地上空,每次卡车一到工地,战士们就呼啦一下涌了上去,不多时就将汽车内的材料、设备装卸一空。
此时,战士们的物资补给有了保证,战士们干劲十足,在工地上,谁也不甘落后,连队里今天表扬了一位战士挖掘坑道1.5米,明天纪录就会被打破,2米、3米甚至更多。
432团9连的战术王昆认为,多背一筐土,就相当于多杀一个敌人,因此,他在一天的时间内,背了235筐土,创造了全师的最高纪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短短几个月,西海岸的钢铁壁垒就完成了。
到1953年3月,在朝志愿军部队已达19个军,8个地炮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等,共计135万人。我国空军投入了500架飞机,甚至出动了一个鱼雷艇大队,如此阵容的目的,就是为了和美军再来一场大仗。
1953年4月,在100多万志愿军战士共同努力下,从正面战线延伸到东西海岸,形成了一个以地道、坑道、钢筋水泥工事为主的环形防御体系。
这条防线不仅长达1100公里,纵深也达20-30公里,在纵深防御带上,有着无数的火力点和极为坚固的工事,与此同时,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将军还为全军运来了两亿五千万吨粮食,和12万吨炮弹。
事实上,美军第二次“仁川登陆”的计划已经准备好了,但看到志愿军这种坚固到极致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威慑力,让他们不得不放弃登陆作战。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此这样评价:“大约有30万人部署在可能发生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区,可立即投入作战,一旦联合国军按计划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将展开最大限度的地面防御,来抗拒进攻并实施坚决的反击。”
再来谈谈美国。
1952年11月底,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美国当局的决策者已经非常清楚,在正面战线上,“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基本不会在有什么作为了。
旷日持久的朝鲜战争并没有让美国人看到希望,巨大的人员伤亡,庞大的军费开支,让美国民众愈加不满,美国政府因此陷入了窘境。
当时,美军在战场伤亡和失踪的人数已达12.5万,这个数字在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从前线的士兵到国内的民众,都对这场战争非常厌倦,希望早日结束。而美国的欧洲盟友们也希望美国尽快从亚洲抽身,把战略重点重新放到欧洲来。
在这一年的美国大选时,艾森豪威尔以“结束朝鲜战争”演说而战胜了竞争对手,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他是二战时期的名将,曾成功地组织了闻名于世的诺曼底登陆,此后成了美国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一个。
可以说,在战争方面,艾森豪威尔比上任总统杜鲁门更专业。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总统时曾作出承诺:如果他成功当选,他将亲赴朝鲜,终结这场战争。这番言辞深深打动了广大美国民众的心。作为曾率领百万大军成功登陆诺曼底的将领,许多美国人寄希望于他,期盼他能够将国家从朝鲜战争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杜鲁门在卸任那天给艾森豪威尔发了一封电报,除了惯例的祝贺词外,还带着一丝挑衅意味地说道:如果您在当选后仍打算前往朝鲜,我愿意自掏腰包为您安排这次行程。
这句挑衅更加坚定了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的决心。于是,在当选总统仅九天后,他便与已拟定的国防部长和司法部长一起,乘坐军用运输机飞往朝鲜的汉城。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雷芙尔、美军远东司令克拉克、以及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等高级将领相继赶赴汉城,随新总统一道进行视察。
小小的朝鲜半岛从未聚齐过这么多要员,李承晚受宠若惊,在艾森豪威尔到达后的几天内,汉城大街小巷都组织了大规模的欢迎仪式,群众们举着政府事先制作的“统一朝鲜”的标语欢迎美国总统,并向他表达南朝鲜上下力图统一半岛的决心。
但是艾森豪威尔对这些群众游行不感兴趣,他飞抵汉城后的第二天,就去了前线阵地。李承晚亲自陪同艾森豪威尔走了多处阵地,在一个联合国军前沿观察所里,艾森豪威尔举着望眼镜向对面望去,他一言不发,用他有力的手臂举着并不太轻的高倍望远镜足足看了20分钟,期间所有人只是沉默地注视着眉头紧皱的总统。
看完之后,这个前五星上将摇了摇头,转身对范弗利特说道,“你们干得不错,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来,任何常规地面力量的攻击,都很难奏效了。”
在日记中,艾森豪威尔写道:“鉴于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在阵地上所部署的兵力,正面进攻显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志愿军如何部署呢?他们不仅遍布于各处隐秘战略要地,且同美军和“联合国军”互相交叉,简直“如胶似漆”,因此正面进攻很困难。
在这样的情形下,就算动用“核大炮”,恐怕也是无法取胜。一来志愿军已挖好了防空洞,伤害力极大地降低了;二来两军交叉,一旦投放核炮弹,定然会两败俱伤,这就违背了初衷和影响了炮弹效果。
但是艾森豪威尔仍幻想着通过一次军事行动,来转变朝鲜的局势,他说:“要以行动,而不是语言来打破僵局。”
艾森豪威尔于12月5日乘坐“海伦娜”号巡洋舰返航,离开汉城回国。回国中途,在威克岛稍作停留,艾森豪威尔与朝鲜战场的高级指挥官开了一场军事会议,讨论朝鲜战局。
在这次军事会议上,参会的有艾森豪威尔的内定国务卿杜勒斯,他就是在战争爆发前不久拿着望远镜往北眺望被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指责的那个杜勒斯,而这个威克岛,就是2年前麦克阿瑟同杜鲁门会面并保证感恩节前结束战斗的那个威克岛。
在这次会议上,艾森豪威尔确定了新政府对朝鲜战争的基调,即“一个目的、两种手段”。
“一个目的”是要实现所谓的“光荣停战”。
“两个手段”,其中一个手段是指利用一切途径宣传、鼓吹,让中朝方面了解到美国政府打算以扩大军事手段来解决朝鲜问题的意图,以此让两国屈服。我们可以总结为“吓服”政策。
另一个诉诸武力,以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打破僵局,最后按照美国制定的条款来解决朝鲜问题。我们可以总结为“打服”政策。
在会议上,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要求美军参联会立刻研究以下作战方案:
1、全面轰炸中国本土的志愿军后方基地,也就是东北地区;
2、组织国民党军队赴朝参战;
3、战术范围内使用原子弹。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按照总统的指示,对这三条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作战计划。尤其是关于原子弹的使用,讨论已细化到极为具体的层面,例如在山区投放时,对地面部队和坑道部队的杀伤效果等。
为了验证这一效果,当年美国特意在其西部本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1953年5月25日,美国陆军第867野战炮兵营在内华达州举行了一次“核大炮”发射实验,俗称“伽堡核试爆”,依照设定,该核弹头会在发射19秒后被引爆,当量为1.5万吨,和“小男孩”原子弹属于同一个等级。
美军调集了一个整旅的地面部队,安排他们在距离原子弹爆炸点11公里的各类掩体中待命,借此对爆炸后的辐射和杀伤力等数据进行实地活体检验。试验取得了巨大成功。
有趣的是,美国人的这次核试验不仅为他们的军方提供了详尽的数据,还无意间帮助了苏联人深入了解原子弹的实际威力。原因是参与此次实验的两位专家,竟将通过美国人体试验获得的这些数据卖给了苏联。
1962年,这两人的事件曝光后,他们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几个月后,他们的故事便被改编成了电影。
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正式成为美国总统。
在就职演说中,他说了一段让他的选民深感遗憾的话。他表示:“其实大家都明白,没有任何简单的方法可以迅速而有效地结束朝鲜战争。但通过亲自了解现场情况,至少让我对我们即将面对的艰巨任务有所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由此可见,出身军旅的艾森豪威尔不仅打算将朝鲜的战火蔓延至台湾,还谋划在整个亚洲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国家的发展。
此时,法国殖民军在越南共产党武装的打击下已经岌岌可危,艾森豪威尔决心同时守护越南与朝鲜。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尽管美国下定决心支持其盟友,盟友却已无力再予以回馈。
当时,法国不仅在越南陷入了困境,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也让它头疼不已;与此同时,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已难以为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早在二战期间就与美国走得很近。
而且尽管美国愿意协助它们镇压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但两国心知肚明,美国只会在共产主义威胁到的地区提供支持,而对那些尚未受到共产主义影响的殖民地,美国则巴不得它们尽早独立。
1953年英国大选后,丘吉尔再次执政。二战期间,丘吉尔与罗斯福在某种程度上是艾森豪威尔的上司,因此丘吉尔的话语,在艾森豪威尔眼中依然具有相当的分量。
丘吉尔一上任便明确表态,英国不赞同将朝鲜战争升级为远东地区的大规模冲突。他同时指出,英国既不打算,也无能力在远东继续向美军提供充分的支持。
朝鲜战争成为了一个典范,展示了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如何实现独立。在此之前,这些地区的进步人士普遍认为,印度的独立模式是最值得参考的,也就是通过恳求和请求宗主国的宽容来获取独立。
但是这种方式往往伴随着许多附加条件的妥协。朝鲜战争的结果让人们意识到,殖民宗主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甚至连这些殖民地宗主国的盟主都能够被击败,更不用说在二战中已被拖垮的英国和法国了。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其中大多数通过武装斗争来实现独立,同时也辅以协议谈判作为次要手段。
1952年底,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举行首脑会议,英法等九个成员国一致敦促美国,正视苏联日益增强的核力量,及其庞大的地面部队对欧洲局势构成的威胁,并呼吁尽快结束在朝鲜的无谓消耗战。
在美国国内,刚刚卸任的民主党对艾森豪威尔提出的战争扩大化计划,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经过深思熟虑地权衡局势,艾森豪威尔最终采纳了盟友们的建议。
国际局势的变动为朝鲜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1952年底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中央致电板门店的中朝谈判代表团,要求他们分析接下来的谈判局势。
1952年12月19日,中国代表团向中央提出如下建议:如果现在以中朝方面司令的名义要求美军谈判代表恢复谈判,可能会使对方误认为我方心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动不如一静,可以暂不采取措施,就是拖,等着对手主动找上门来,这样才有利于争取谈判的主动。
中央随即批复,同意。
美军自上甘岭之后,就再没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进攻。整天窝在战壕里。或者直接就退二线不打了。
于是才有了53年2月,伟人那个振聋发聩的发言: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为止。
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终于放弃了他的扩大化战争方案,但是如何下这个台阶,仍然是个问题。就在艾森豪威尔进退维谷之时,他的国务卿杜勒斯向他建议,用国际红十字会来说话。
1953年2月22日,美国驻远东司令克拉克遵照总统指令给金日成和彭德怀发出一封电报,内容是建议按照国际红十字会的倡议,先行交换病伤战俘。
在板门店谈判无限期休会四个月后,这无疑是在传递一个重要信号。
中国看到了美国人给出的梯子,计划顺着这个梯子走下去。但是,当中国方面在例行告知苏联时,已经病重的斯大林明确表示反对。
中共中央随即对谈判的前景和利弊向苏联做出了必要的解释,并对苏联可能的拒绝做了相应的准备。但是,这些都太晚了,因为还没等苏联方面答复,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传来,斯大林病逝了。
斯大林去世后,1953年3月8日至3月17日,周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参加这位共产主义国际领导人为期十天的葬礼。紧接着,在3月18日,周总理又率同一个代表团前去布拉格,参加捷克共产党主席哥特·瓦尔德的葬礼,这就拖了一个月。
在这一个月期间,中国、北朝鲜、苏联三国领导人就朝鲜战争的问题进行了商谈。此时的苏联外交政策决策人是贝利亚和莫洛托夫,贝利亚本身希望同西方缓和局势,以给他时间来稳定国内政局,所以他赞成迅速同美国达成某项和平协议。从3月28日起,中、苏、朝三国开始采取一个一致地、新的重要举措。而这时,中国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以自己的意愿来处理国际事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了1953年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军部队就开始撤到二线,将一线移交给韩军。同时美军内部厌战情绪开始变得特别严重。
也就是这一时期,美国开始很热情于停战谈判了。
进攻吧,拿不下来志愿军的坑道。
防守吧,就得面对志愿军的冷枪冷炮和小分队夜袭。
同时志愿军当时还把大规模潜伏渗透玩出了花。甚至能整团整师悄悄潜伏到敌人阵地前15-100米之内而不被发现。邱少云就是一个典型。
1952年10月12日,在执行潜伏任务时,第15军29师87团9连战士邱少云面对燃烧弹引发的烈焰,为了不暴露目标,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他“一级英雄”荣誉称号,并追记特等功一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一整个团或者一整个营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而不被发现,甚至能听到对方说话。当时志愿军部队普遍都能做到。据说有的师还做到了一整个师潜伏进入一片开阔草地,地里的青蛙叫声都不停的。美军有一段时间是听青蛙叫的,只要青蛙不叫了,说明有人靠近。
美军就会立刻召唤炮火和飞机往阵地前沿扔燃烧弹和炮弹,屡试不爽,志愿军也头疼了一阵子。然而,后来美军惊讶的发现,听青蛙叫不顶用了。听着青蛙叫的可欢,结果可能地上就趴着上千志愿军。
而国内呢,开始了轮战制度。计划着几年之内把国内所有的军、师都挨个拉到朝鲜去,轮换着来,都去和美军练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