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国君与中军将的到来
从始至终,楼令从未怀疑过可以战胜吴国。
要说有什么疑虑的地方?那楼令只是无法猜测征战过程中将付出多少损失,以及到底能够取得多少收获。
所谓收获可不止是战利品或战俘,楼令更加在意的是政治上的利益。
讲实话,一开始楼令就对征讨吴国感到迟疑。
吴国是楚国的敌国,并且吴国一直在偷袭楚国,给予楚国的北上争霸起到很大的困扰。
晋国将楚国认定为死敌,那么一直跟楚国过不去的吴国显然就是晋国天然的盟友。
非常要命的事情是什么?天晓得吴国君臣小脑袋瓜里面到底在想什么,面对晋国的善意一再搞出骚操作,弄得晋国必须对吴国实施讨伐不可的地步。
所以了,晋国给吴国最后一次机会,邀请吴君寿梦到“湛板”参与会盟,明明吴君寿梦走个一两天就可以抵达“湛板”参与会盟活动,偏偏吴君寿梦连几天都不愿意耽搁就率军南下,去攻打楚国的江淮一带了。
晋国与吴国闹到现在这个份上,毫无疑问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属于吴国的错。关于这一点不会有第三方表示存有疑虑。
现在,吴国的都城“梅里”沦陷在即,晋军上下欢欣鼓舞又满心期待,大概只有楼令在思索怎么来操纵吴国的未来吧。
根据晋君周的意图,他想让公室成员来当吴国之君,对此楼令还没有跟其他卿大夫进行沟通。
在这一件事上,楼令不会让晋君周的意图实现。
由晋国的公室成员来当吴国的君主?晋国到底要在吴地驻扎多少兵力,又是要驻扎多久呢。
吴国是一个小国,可又不完全是一个小国,反正不是徐国、巢国、邗国那样的国家,根本的不同在于吴国之君对资源和人口的掌握更多。
吴国公室对吴地的统治时间非常长久,吴君寿梦也不是说死在了战场上,晋军更没有成功将吴君寿梦生俘。
晋军在攻克“梅里”之后,真要强加一个国主给吴人,举世哗然是一定的事情,后面的麻烦绝对将比想象中更多。
“君上渡江了吗?”楼令问道。
申巫臣负责关注渡口的消息,答道:“君上与中军将已经渡江,最快大约两日能够抵达。”
说得是晋君周和郤锜带着不多的部队过来“梅里”这一边,可不是后续部队完全到来。
那就是士鲂和邯郸旃被留在大江北岸,他俩一个负责渡口的安全,另一个则是率军追杀四散逃亡的吴军。
形势变成这样子,想来魏颗会很糟心。
要知道魏颗为了增强渡口的安全,不止是一再加固防御工事,还大批打造用来针对可能出现吴国水军实施火攻的工具。
结果,由于有卿大夫接手渡口的防务,之前魏颗做的一系列事情变成在给卿大夫准备了。
当然了,做了那些准备的魏氏,只要事先准备的物资被用上,功劳肯定有魏颗的一份,只是头功不再属于魏颗了。
出现这种事情该怎么讲呢?反正就是官高一级压死人,没有丝毫的道理可讲。
在楼令看来,吴国的水军最好是不要出现。
吴军在大江北岸的主力已经溃散,搞到最后不知道可以有多少幸存下来。
如果吴国的水军出现,他们会给晋军造成麻烦,便是晋军给予吴国水军造成损失,到最后也只会便宜了楚国。
既然知道晋君周以及郤锜已经在往“梅里”赶的消息,本就不着急攻克“梅里”的楼令更不着急攻陷城池了。
楼氏打造的投石车一部分被吊上城墙,重新组装之后开始向城内抛射石块。
一开始投石车抛射的是约二三十斤的大石头,到后来变成抛射拳头大小的碎石,更后来则是收集鹅卵石玩天女散花。
这一边的溪流很多,碎石或鹅卵石真的不难收集,它们可能无法造成一击毙命的效果,砸中却是会非常疼,不幸被砸中脑袋一定会头破血流。
加入抛射石头的投石车在两天之内增加到三十八台,平均分配到四面城墙,只不过后面投入的投石车就不再吊上城墙了。
城内的守军,他们一开始还敢在城墙百米附近,一再有人被投石车抛射而来的石头砸中,后面往后退缩了数十米;等投石车抛射重量更强的碎石和鹅卵石,再一次往后退了数十米,直接退到距离城墙的两百米开外了。
遭到石雨袭击的吴人,他们从始至终都搞不明白怎么会这样。
那是无论布置在城墙上或是城墙外的投石车,它们并不在吴人的视野范围之内。
其实,哪怕是让吴人看到,他们知道是什么玩意在抛射石头,没有那个能力去破坏,不想被砸只能离开投石车的抛射范围。
楼氏打造的投石车,要看是抛射多重的物体,像是二三十斤重的石块也就抛出一百二三十米,换成碎石和鹅卵石则是能够抛出两百米以上的距离。
弓弩手的话,他们一开始还会射箭,后面非必要则是不再射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个天大的事实,别看一杆箭矢的价格也就那样,比如说二三十文,可是动辄射出数百上千或更多的箭矢,数量叠加起来的价格就很恐怖了。
冷兵器的时代,无论是在哪一个王朝,还真没有听说过哪一支军队可以无限量消耗箭矢,便是相对能够打富裕战的汉军和唐军,一场战役消耗二十万支箭都会让中枢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所以了,楼氏很多次战役会消耗五万左右的箭矢,其他家族看来就觉得实在是有够豪横。
“君上!”楼令先对晋君周行礼,再看向郤锜打招呼:“中军将。”
晋君周来之前已经知道“梅里”还没有完全沦陷。他更知道外围城墙已经被己方军队所攻占,猜测楼令是在等自己以及郤锜过来,要共享攻陷吴国都城的荣誉。
郤锜跟晋君周了解的信息一样,应该是相同的想法,见到楼令也就说道:“克城吧。”
春秋时期对于攻打城池有多种级别。
首先,破城就是攻破进去,不会进行大肆杀戮,乃至于会礼貌对待敌方的达官贵人。
再来是,克城的话,攻进去会将所有抵抗势力消灭,活捉敌方的达官贵人,进行大肆的劫掠。
级别最高的则是灭城,也就是一旦攻破就鸡犬不留。
在之前,郤锜就已经派人过来进行了通知,要求楼令攻破“梅里”之后抓住吴国公子、夫人、妾以及贵族。
郤锜现在还是那个意思,不会轻饶了吴国的一众权贵。
跟普通吴人过不去?郤锜尽管非常的恼火,不至于干出这种事情。
晋军在占领城墙之后没有马上进军城内,看似给了守军更多用来准备的时间,其实是让守军的内心压力每时每刻都在增加。
与此同时,占据优势的晋军肯定也会做好更多的准备,尤其因为是优势一方的关系,晋军的准备绝对会比吴军更加充分。
这不,楼令下令部队入城,早就做好了一应准备的晋军先是蜂拥而入,随后变成了小队模式,再层层地交替推进。
“你……”郤锜看到了醉醺醺模样的郤至,皱眉说道:“看你的样子,最近没少酗酒啊。”
郤至笑呵呵地说道:“我不这样子,难道抢令的指挥权吗?”
不要忘记郤至是中军佐,在晋君周和郤锜到来之前,郤至的行政级别在楼令之上。
晋君周或郤锜都能指定指挥官,偏师不一定由行政级别最高的卿大夫来充任指挥官。
问题是什么?郤至也要面子,哪怕不忙都要装出很忙的样子给予外人看,以示不是自己失权或无能。
楼令在发现郤至很少出现在会议上,立刻明白怎么一回事,没有要求郤至做什么,进行了最大的放纵。
其他人也不傻,哪怕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瞧见郤至每天很忙的样子,一天天有参加不完的宴会,心里估计门清才会装聋作哑。
“你不会有想法吧?”郤锜很直接问出来。
郤至很纠结地说道:“想法肯定有啊。只不过,要是令的话,不是什么外人,我也服气。”
“是吧?攻城还是要令来。”郤锜进行了肯定。
最为主要还是他们对楼令亲近得来,要不然是个攻城大师又怎么样,挂个指挥官的名头,事情给交代下去,最大的功劳说抢就抢,获得交代的人敢出工不出力,起码就是一个作战不力的罪名。
而他们愿意在某种程度上对楼令退让,关键地方在于郤杨和郤耀成了楼令的弟子。
那是发生在去年的事情,两个家族私下完成拜师礼,并未大肆张扬。
拜师学艺这种事情很远古就已经存在,到春秋中期愿意收徒的人还是挺少。
一般情况下,成为了师徒,称呼师父而不是师傅的话,基本上就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亲密关系了。
郤锜和郤至并非不想好好教导自己的嫡长子,他们也发现了自己嫡长子的平庸,没有良好的托付对象也就罢了,有楼令这个比他们年轻了一二十岁的至交,自然是愿意托付了。
至于说郤锜和郤至将嫡长子托付之后,等他们过世了楼令侵害郤氏和温氏?暂时没有过这样的例子。
另外,感谢来自周公旦的好榜样,他给后来人打了个样,接受托付的人可以干得一般,反正没有干出太过道德败坏的事情,使得相关的道德层次并未受到降低。
没有出现极其轰动的事件来对道德层面进行破坏,人与人之间对某件事情的信任度肯定不会低的。
怎么漏了苦成叔子的嫡长子,也是现如今苦成氏之主呢?因为苦成国已经是一家之主,再是小宗之主也是一家之主,不像没有掌权的郤杨或郤耀有那么多时间,自然也就没有了苦成国的份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权臣就变得君主非杀不可了呢?那是分晋的赵、魏、韩三家,田氏代齐的事件,后来的赵高、李斯、王莽、梁冀、司马昭、刘裕、赵匡胤等人的功劳了。
反正吧,在春秋前中期当臣权真不是非死不可,也不一定会遗祸子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入城的晋军以小队模式作战,平均一队为五十人,他们就像是海浪一般层层推进。
郤锜站在城墙上看到战法,狐疑地说道:“怎么跟我们家的战法一样啊?”
其实,那是先氏的战法,后来才成了郤氏的战法。
不过,赵氏、范氏、荀氏、韩氏、栾氏这五个家族也获得了先氏的战法,只是他们没有完整接收,自然也就没有进行复刻。
“一样吗?”郤至注视了一会,说道:“看着是一样。”
郤锜立刻对楼令发出召唤。
再是亲密,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过界的!
“中军将,中军佐。”楼令本来都已经入城,得到通知返回城墙。
郤锜指着正在层层推进的部队,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楼令不是要装傻,是真的有些没搞清楚状况。
郤锜立刻变得满脸严肃,说道:“战法啊!”
“哦,是这个啊?”楼令正色说道:“打巷战的话,敌军层层设防,地形又十分的复杂,我只能拆分一个又一个小队,让他们交替攻坚而上。”
先氏的潮水攻势,核心就是以层层叠叠的攻势去瓦解敌军,交替攻击的几方部队可以得到更多喘息时间。
可别以为潮水攻势好学。
很多国内外的影视作品中,一直将志愿军形容成仗着人多,打人海战术的军队。他们懂个屁啊!真正知道详情的人就是在恶意抹黑。
“不一样啊,我给每一队将士的指令,攻克一个地方进行驻守,又下一支队交替接着攻坚,第三支发起冲锋的队伍则是需要负责肃清周围了。”楼令不是在讲废话,战法跟先氏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区别在哪里?
如果郤锜和郤至听懂了楼令的话,他们会知道楼令安排的战术比先氏的战法更复杂和先进。
幸好郤锜是听懂了,算是误会解除。他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说道:“这一套战法会教给杨和耀吧?”
楼令笑着说道:“他们愿意学,我肯定乐意教。”
书本就摆在那里,想学的人都能看,很现实的事情是并非所有人看了就能懂。
教徒弟也是那样,同样的一种知识,不一定能够学得会,哪怕是学会了理论,实际应用可能会衍生出更多不同的方法。
作为执行者的晋军,楼氏的部队冲在最前面。
而楼氏的军队能够将楼令的指示更好的执行,离不开足够的骨干力量。这些楼氏的骨干,他们每一人都获得过教育,每一次升职也会再获得一次深造。
所以,同样的一种战法,有没有足够的骨干力量是分水岭,包括能不能真正执行,意图的执行质量等等。
拿郤氏从先氏获得的战法来说,讲事实就是郤氏只是学了一个形,未能将那一套战法完整复刻,接受的到家就是使用同一套战法,郤氏付出的死伤远比先氏更多,进行突破的效率也会存在区别。
怎么说呢?先氏起码冲击的波次控制得很好,轮到郤氏来执行更像是人海冲锋了。
硬要说还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先氏会刻意培养勇猛之士,郤氏则是没有掌握这一个要点。
郤锜现在就越看越不对劲,想道“楼氏的战法……,怎么看着比先氏用起来还厉害啊?”
这里就是郤锜没有意识到骨干所能发挥的作用。
先氏培养的骨干是猛士。
楼氏的骨干可不止是猛士,有可能不比先氏的猛士能打,可是楼氏的骨干绝对比先氏的猛士有脑子。
轮到郤氏这里,他们非但没有刻意培养猛士,连骨干的作用都被忽略了。
有没有人发现郤氏的疏忽之处?一定有的啊!
只是呢,不管是谁发现了郤氏的疏漏,只要不是郤氏的族人,没有人会去指出来,其中包括楼令。
并非楼令不愿意指点,根本原因在于会过界。
不是郤氏的族人,发现问题去告知,尤其楼令到了那样的身份高度,很难不被郤氏误会在刻意盯着。
等轮到郤杨成为郤氏大宗之主,或许楼令会指点郤杨来弥补郤氏私军的不足吧。
毕竟,师徒的关系在,师父指点弟子就不算是过界了。
至于楼令到底会不会干?一来是看郤杨或郤耀愿不愿意求教,再来就是楼氏是否极度需要来自郤氏的助力。
这可跟楼令发现问题没有纠正,算是忘恩负义扯得上关系。
供求历来就是那么一回事,有所需求才有所索求,没有需求自然也就不存在供求链。
郤锜和郤至一边看,一边讨论来怎么加强自家的战法。
前面,楼令还站得很近,后来他自己挪到一边去了。
避嫌嘛,本就是做来给人看的。
攻势是在中午用饭之后开始,尽管推进的速度已经算很快,受于地形的因素,再加上不能某个区域突得太前面,更多的区域在很后面,整体的协调无疑是要进行的。
“让武慢一些。他现在就算是攻到宫城,没有任何的用处。最重要的是整条战线的维持!”楼令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很能打,很多时候是苦恼太能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楼冰差点没绷住,赶紧先转头调整脸上的表情,随后再转过来对楼令行礼,应道:“诺!”
事实就是那样啊。
只有一支部队在不断突破再突破,只是形成一个不安稳的突出部,一个不慎就要被拦腰切断再遭受围攻了。
当然,进行城区抵抗的吴军不像有全军指挥的样子,看着就是在进行各自为战,他们没有能力来切断晋军之间的通道,更无法组织起优势兵力进行围歼。
问题是什么?楼令不想楼武一直都那么莽,赢了一百次,输一次就要完蛋了!
晋军用极快的速度持续瓦解城区抵抗的守军,不断有消息向后传递到楼令这一边。
“参战的老弱妇孺数量很多,几乎是全城的人都在参与抵抗。”
“宫城的城墙上出现了很多女人以及寺人,看女人的穿着像是宫女。”
“宫城守军拒绝败退的敌方人员入城,乃至于朝他们放箭。”
三个消息都很关键。
最为关键的地方就是吴军的指挥官并未放弃挣扎,乃至于表现出了歇斯底里,干出连宫女和寺人都武装起来的事情。
“吴国又不是汉帝国和唐帝国,孙武也还没来吴国。那样搞,不是净增乱吗?”楼令实在想不出宫女和寺人能够发挥什么正面的作用。
难道是宫女的出现,会让晋军不杀人,奔着抢宫女而去啊?
楼令听着没有太多想法,无非就是肃清宫城之外的抵抗,到最后再对宫城实施攻击而已。
有了完整的方案,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出现意外,按照原有方案执行也便是了。
“这样的事情,我记得发生在赵氏的抵抗中。”郤锜也参与过围攻赵氏,由于事情的性质很特别,印象非常深刻:“看起来,吴国的公室很受爱戴啊。”
郤至茫然地说道:“是吗?我们围攻‘梅里’超过一个月,不见地方贵族率军来援。”
“啊?”郤锜给愣了一下,困惑地说道:“难道是吴国以一国肥都城?”
什么个说法?就是集中全国之力给予某个地方进行最好的福利待遇。
日后的“首善之地”基本都获得了超规格的福利,从明面到潜规则都是。
楼令能够猜测出状况,没有跟郤锜或郤至解释清楚的想法,说道:“吴人的抵抗太激烈,或许需要两三天才能肃清。”
这样已经算是很快,只是不知道郤锜或郤至能不能理解。
到现在为止,郤锜还没有在楼令负责指挥期间乱插手的例子。
这一次郤锜也没有干涉指挥的想法,点头说道:“听说你最近的口头禅是不急,确实是不用着急。”
郤至笑出声。
“……”楼令则是内心感到有一些无语。
这件事情要是在高层传开,说不定楼令会有个“不急”的称号,尽管是一件雅事,不代表楼令不会介意啊。
攻下“梅里”是一定的事情,楼令不着急是不想徒增不必要的伤亡,并不是真的不着急。
只不过,有些事情确确实实没有必要跟谁都讲清楚,领会意图可以学聪明,无法领会就继续稀里糊涂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