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被人惦记
陈恪掐着时间走,预定进入兴京的时间为“二十九”当晚八时。
这个时间点对他有利,这时城门正在缓缓关闭中,关闭的速度能让他们从容进入城内。
他算好了,按这个时间走他不着急,看着身边疾驰而去的信使他还是不着急。
他猜测杭州府的急报内容是什么?竟然和赵知府书写的内容十分吻合,“兴侯接旨后,下令斩杀最后五百余名倭寇,并亲自监斩。”
得到这份急报,满朝文武却没一个说话的。
他们的思想境界很高。
某人举起一大缸污水倒在自己头上,这个消息让人感到惊讶,然后额手称庆。
然后某人没能封上国公,被封为兴侯后,又端起一盆污水倒在自己头上。
这样的镜头看了两次,大家就不感兴趣了,还自我安慰道:“他喜欢往自己头上倒污水,我们有什么办法?”
他们没办法,某人将自己的未来搞得一团糟,将来的仕途十分可悲。
所以文武百官不去关心某人的事,他们的目光盯着内阁,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位置。
他们很忙,官员改制已成定局,朝廷恢复中书省,一把手就是宰相,正一品衔。
参知政事为从一品,枢密使为从一品,枢密副使为正二品,太尉仍为正二品。
朝廷成立内阁,阁员是宰相谭远忠、参知政事尚善治、枢密使曹穆。
随着朝廷成立内阁,又有小道消息传出,原有的六部不动,增加一个农林部,尚书均为正三品,仍是原品级。
但让这些尚书、侍郎感兴趣的却是三个变化。
御史台改名监察院,设监察使一名,正二品,副监察使三至五人,从二品或从三品官员。
而原来只有从三品的大理寺却可能被提为正二品衙门,和枢密院、监察院一样,直接对皇上负责。
这是四权分立的格局,有心人琢磨一番就能明白,监察使和大理寺卿应该是内阁成员。
这是朝堂上将要出现的格局。
另一则小道消息则是关于地方的,据说朝廷要在地方设立行省,行省一把手为布政使,三品衔。
军事上设总兵衙门,并设行省监察院和大理寺......
这些小道消息让满朝文武突然发现自己选择的机会很多,垂眼观鼻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既没精力也没工夫去关注某人。
这一现象是李祯乐于见到的,这几天他挺清静,有时间和刘太后唠唠家常。
可这对母子都是政治人,说不上几句话就会转入朝局。
刘太后感慨一句,“我们的兴侯很成功地给自己沾上一身污泥!”
说完这话刘太后挥挥手让身边的女官退下,低声说道:“娘一直在考虑陈恪为何这么做?如单纯的毁誉自保,他有许多办法,没必要这么做。”
“陈恪应该知道我母子的性子,纵然疑他也不会对他怎样,只要稳稳当当,假以时日必然打消我母子的顾虑。”
“所以为娘想啊,他这么做一定有其极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呢,能让他自毁声誉也要这么做?”
刘太后所言让李祯点头,他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他没想明白,听刘太后继续说道:“从表面上看,他对倭寇是恨极了,不惜自毁声誉也要将他们杀光,还想攻取琉球。”
“从这个态度上看,陈恪应该有其深远的布局,这事不用考虑,回京后他会对我母子直陈。”
李祯点头,听刘太后缓缓说道:“陈恪做事天马行空,但其本意却是一心为公,从这点考虑,再想到娘刚才所言,‘陈恪知道我母子的性子’,娘突然想到一种可能...”
说到这她顿住,沉吟一下方才低声说道:“我母子以仁治国,缺乏一股狠劲,陈恪想弥补这个漏洞,做你的一把刀。”
听刘太后推测陈恪的目的,李祯豁然开朗,陈恪的目的应该如此,就像蛇妖事件,陈恪就忍而不发,直到律乙辛提出雷劈蛇妖,顺势推出真龙天子护佑左右的定性。
想起陈恪的言行,李祯心里惭愧。
而刘太后说道:“陈恪重情重义,你要好好笼络他。他不会主动提出一柄刀的计划,你心里有数就行,这柄刀不到关键时候能不用就不用,陈恪的才能才是关键。”
刘太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李祯重重点头,娘俩又说一席话,李祯低声问道:“娘、广平王和临江王的事,是否交给陈恪处理?”
对这两个皇亲李祯很头疼。
广平王的姬妾和管家参与了慈宁宫行刺,刘太后和李祯事后都没说话,他俩不知怎么处理好,对此事密而不宣。
而广平王发现姬妾和管家不见了,不知出于什么心理,既不报官也不询问,躲在家里不出来。
这是广平王的态度。
而临江王却是与己无关,这段时间该吃吃该喝喝,闲暇时召朋唤友吟诗赋词。
他俩的反应让李祯不知如何做好,后来又被江南倭寇之事吸引了注意力,这事就暂时搁置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江南倭寇已平,陈恪就要回京,李祯想起这事询问刘太后。
这事确实不好办,涉及皇家的脸面,一个处理不当,就会有损皇家威信。
刘太后也头疼,沉吟好一会方才说道:“问问陈恪的想法吧。”
她把这事推给陈恪想办法,有点内事不决问陈恪的意味。
而陈恪却不知道自己被李祯和刘太后惦记着,还是按规划的行程往兴京走。
可石立他们不干了,对慢吞吞的行进速度非常不满。
而李廉准备回去就刊登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兴侯慢吞吞,不知有何事?”
他将一篇文章标题写成了疑问句,还请教陈恪,“先生,这个题目可合适?”
他们急着回家,再有三天就过春节了。
于是推举李廉书写一篇文章,以此向陈恪提出抗议,发出一声呐喊,“我们要回家。”
这是抗议第一步,如陈恪还不理会,他们就准备实施第二步,集体绝食抗议。
这个决议获得全票通过,曾毅和郭朝勋也投了赞成票。
曾毅还想扩大盟友,目光转向王寅就被石立拉住,还低声说道:“曹老二对书剑小娘子神魂颠倒,王老虎对先生绝无二心,别找他俩,我们这些人够了。”
石立就不相信了,陈恪能看着他们饿死一两个?
曾毅也不相信他们能坚持到饿死。
就在这种相互不信任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李廉出面先礼后兵。
于是陈恪看到这篇文章,还奇怪曹汲的态度。
曹汲不着急,还露出一副继续走下去,一直走下去的欣然表情。
这副表情让他感觉奇怪,“这不是曹二公子的作风。”
对他的不理解,林韵宁给他解惑,“曹汲好像喜欢书剑。”
得到这个答案陈恪疑问:“书剑什么态度?”
林韵宁回道:“书剑并不反感曹汲...”
然后补充一句:“书剑单纯。”
陈恪明白了,断然回道:“我不反对,但书剑不能为妾,此事还需仔细谋划一番。”
他认为情场就如战场,必须有备而战,并战而胜之。
这个态度得到林韵宁的绝对支持,过年书剑就十七岁了,也该考虑成亲的事了。
林韵宁对曹汲的印象不错,他是陈恪的忠实追随者。
她想与书剑好好谈谈,可在这支行进队伍里,又被曹汲盯着,再有婵儿这张不可控的小嘴,好好谈谈缺乏稳定的时间和空间。
于是对陈恪说道:“我们快点走吧,到家可以从容谋划。”
这个理由很强大,陈恪立即下达加快行军的命令,在曹汲无奈的神情下,提前一天走进兴京景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