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恼怒 出殡
昌隆十五年除夕养心殿
昌隆帝居高临下地看着眼前从河南赶回来的信使,“你说的是真的?”
就见一个脸上鼻青脸肿、身上破破烂烂的信使,跪在下面,“陛下,那鲁王看完信,就让人把属下暴打一顿,还…”
“还什么?有话直说!”
那信使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说,“还让属下回来告诉陛下,有什么本事……尽管放马过来!”
啪~!…
昌隆帝愤怒的一掌拍在御案上,眼中发出坚定的寒光,“哼!真是岂有此理!陈德安,既然你非要找死,那朕就成全你!”
看着台下,如履薄冰的信使,昌隆帝闭着眼扶着额淡淡的说了句,“罢了,你先退下吧!”
那信使口称遵旨退下了。
随后几个时辰内,昌隆帝也陆续收到吴王蜀王这两位藩王斩杀信使,决定同自己决一死战的消息。
“哼!既然你们不识抬举,那就休怪朕不念兄弟之情!”昌隆帝怒不可遏的说。
………
昌隆十五年的除夕夜,神京城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
往年这个时候,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但今年,全京城上下都沉浸在太上皇驾崩的悲伤中,显得异常的冷清。
夜幕降临,本该是灯火辉煌的时刻,可如今大街小巷却昏暗无光。
以往那五彩斑斓的灯笼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肃穆的素白。
寒风凛冽,吹过空荡荡的街道,发出呜呜的哀鸣,仿佛也在为太上皇的离去而悲泣。
往日里车水马龙的集市,如今空无一人。
店铺紧闭,门板上贴着的白色挽联在风中微微颤抖。没有了吆喝声,没有了讨价还价的喧闹,
只有那偶尔传来的几声寒鸦的啼叫,划破这死一般的寂静。
城中的百姓们都紧闭家门,家中没有了往日丰盛的年夜饭,没有了美酒佳肴的香气。
按照规定,全城不得食荤,不得饮酒,不得宴乐。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默默无语,脸上写满了悲伤和无奈。
孩子们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安静地依偎在父母身旁,眼中充满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
城西一个小屋里,“祖母,什么时候能吃肉,穿新衣!?”妞妞眨着萌萌的大眼睛期盼地看着旁边的祖母。
那老太太温柔的摸了摸二妞的小脑袋,“妞妞,快了,等明年三月,太上皇出殡之后,咱们家妞妞就能吃肉了!”
妞妞一听,欢呼雀跃的拍着手,“太好了太好了!妞妞能吃肉了!”
………
皇宫之中,更是一片肃穆。昌隆帝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在太上皇的灵柩前长跪不起。
宫廷中的宫女和太监们也都低头垂泪,小心翼翼地侍奉着,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往日里华丽的宫殿,此刻也失去了光彩。那些精美的装饰被白色的绸缎所取代,处处透着哀伤。
以往除夕夜宫廷中盛大的宴会取消了,没有了优美的歌舞,没有了欢声笑语,只有那无尽的悲痛和对太上皇的深深怀念。
“爹呀!今个儿是除夕,儿子来看您来了!老五老六老七这三个逆贼,不识抬举,负隅顽抗,
爹呀!这可就怪不得我了,等料理完您的后事,儿子就将下令,让各路平乱大军继续平乱了!”
说完,将杯中的酒从左至右的洒在身前。
………
昌隆十六年三月初三
晨曦微露,整个神京城在朦胧中苏醒。
这一天,是太上皇停灵结束,起灵出殡送往城西六十里外皇陵下葬的日子。
天还未亮,神京城的大街小巷就已经挤满了人。
百姓们身着素服,面容肃穆,自发地前来为太上皇送行。
从皇宫到城西门的道路两旁,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皇宫内,礼部尚书刘晨神色庄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项事宜。
他内着官服,外披白色孝服,头戴乌纱帽,声音洪亮而沉稳:“各就各位,务必确保出殡仪式顺利进行,不得有丝毫差错!”
随着刘晨的一声令下,宫廷乐队奏响了沉重而悲伤的哀乐。
数百名身着白衣的宫女和太监们,手持白色的幡旗和鲜花,缓缓地走出宫门。
在灵柩前,昌隆帝亲自带领着王公大臣们跪地送行。
昌隆帝眼中含泪,声音哽咽地说道:“父皇,儿臣送您最后一程。”
昌隆帝身后是刘皇后和庆阳长公主陈霓裳,再后是长乐公主秦王妃陈可卿,安康郡主秦王侧妃刘冰清,随后还跟着三四个昌隆帝的年幼的皇子。
刘晨高声喊道:“起灵!”
只见三十二名身强力壮的力士,齐声吆喝,稳稳地抬起了太上皇那沉重的灵柩。灵柩之上,覆盖着华丽的锦缎,镶嵌着珠宝玉石。
送葬的队伍缓缓前行,昌隆帝走在最前面,身后是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他们皆低头默哀,步伐沉重。
人群中,一位老者忍不住感叹:“太上皇一生英明,如今仙逝,真是令人悲痛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旁边的年轻人接话道:“是啊,但愿太上皇在天之灵安息。”
队伍经过之处,百姓们纷纷跪地磕头,哭声一片。
刘晨时刻关注着队伍的行进节奏,不时高声喊道:“保持整齐,不得慌乱!”
突然,一阵狂风刮来,吹得幡旗猎猎作响。一名小太监不小心被风吹倒,刘晨怒喝道:“小心行事,不得有失皇家威严!”小太监连忙爬起,战战兢兢地继续前行。
送葬队伍中,还有众多的僧侣念经超度,木鱼声和诵经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的气氛。
当队伍终于来到城西门时,刘晨大声喊道:“停!”灵柩随之暂时停下。昌隆帝双眼红肿,
步伐踉跄地奔至灵柩前,再次跪地叩头,悲声泣道:“父皇,此去路途遥远,您一路走好。
儿臣不孝,不能再伴您左右。”他的声音颤抖着,饱含着无尽的悲痛与不舍,
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泪水浸湿了身前的一片土地。
站在昌隆帝身后的庆阳长公主陈霓裳,早已泣不成声。她双手紧紧捂住嘴巴,
试图压制住那悲恸欲绝的哭声,可泪水却如决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
她的身体因抽泣而不停地颤抖,身旁的侍女努力搀扶着她,生怕她因过度悲伤而昏厥过去。
陈霓裳望着灵柩,喃喃自语:“父皇,您怎忍心抛下霓裳,从此阴阳两隔。”
一旁的长乐公主陈可卿,虽已成人且嫁人,但此刻也是悲痛万分。
她泪水涟涟,妆容早已花乱,手帕被泪水湿透。她声音哽咽地说道:“皇祖父,您走了,孙儿心中的依靠仿佛也塌了。”
她眼神中满是哀伤与眷恋,身子微微颤抖,身旁的安康郡主刘冰清轻轻扶着她,给予无声的安慰。
昌隆帝缓缓站起身来,目光呆滞地望着远去的灵柩,仿佛灵魂也随着太上皇一同离去。
他的嘴唇颤抖着,想要再说些什么,却终究只是长叹一声。周围的王公大臣们纷纷低头拭泪,整个场面沉浸在一片极度的悲伤之中。
随后,灵柩继续前行,向着皇陵的方向慢慢远去。人群依然紧紧跟随着,久久不愿散去。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哀思与眷恋,仿佛要用这最后的陪伴,来表达对太上皇深深的敬爱与怀念。
在这庞大而悲伤的场面里,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滴滑落的泪水,都诉说着对太上皇的敬重与不舍。
整个神京城都被无尽的悲痛所笼罩,那哀痛的氛围如同厚重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