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除服 平乱
昌隆十六年三月初七,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坤宁宫,却未能驱散宫内凝重的气氛。
昌隆帝面色憔悴,仍沉浸在太上皇离世的悲痛之中。
刘皇后轻步走到昌隆帝身旁,微微欠身行礼,柔声说道:“陛下,臣妾深知您心中悲痛难抑,然逝者已矣,生者仍需前行。”
昌隆帝长叹一声,眼中满是哀伤:“皇后,朕每每念及父皇,心中便如刀绞。”
刘皇后轻轻握住昌隆帝的手,缓声道:“陛下,《论语》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太上皇虽已仙逝,但他的仁德与功绩将永载史册,为万民传颂。
如今,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当以天下为重,振作精神,引领臣民继续前行。”
昌隆帝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刘皇后继续说道:“陛下,《礼记》亦言:‘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
太上皇停灵期间,陛下您的孝心天地可鉴,如今禁令已行多日,京城上下皆受其限,百姓生活亦受影响。
臣妾以为,当适时解除禁令,让京城恢复往日生机,这也是太上皇在天之灵所愿见到的。”
昌隆帝微微动容,说道:“皇后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朕心中仍觉愧疚。”
刘皇后温婉一笑,说道:“陛下,古之圣王,皆以民为本。
如今解除禁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亦是对太上皇的一种告慰。
正如《孟子》所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陛下心怀天下,百姓自会感恩戴德。”
昌隆帝的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点了点头,说道:“皇后知书达理,满腹学识,所言句句在理。朕当以天下为重,不再沉湎于悲伤之中。”
刘皇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陛下能如此想,臣妾甚是欢喜。
相信在陛下的英明治理下,国家定会繁荣昌盛,太上皇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
昌隆帝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说道:“传朕旨意,京城上下除服,解除不能食荤饮酒不能宴乐等禁令。”
十余步外的戴权,反应过来,“老奴遵旨!”紧接着,退出正殿,匆匆忙忙赶去传令。
刘皇后与昌隆帝相视而笑,坤宁宫内的气氛终于渐渐缓和。
………
昌隆帝下令解除禁令的消息一经传出,京城上下一片欢腾。
在荣国府贾家,贾母听闻此讯,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对众人说道:“陛下英明,此禁令一解,咱们府上也能热闹热闹,去去这许久的沉闷之气。”
王熙凤在一旁笑着附和:“老祖宗说得是,这下子咱们又能摆上酒席,好好乐呵一番了。”
贾赦也喜气洋洋地说道:“可不是嘛,这阵子可把大家都憋坏了。”
而在工部左侍郎阴常盛家中,阴常盛与夫人正坐于堂中。
阴常盛感慨道:“陛下终是顾念百姓,这禁令解除,京城又能恢复往日繁华之景。”
夫人点头应道:“老爷说得在理,想来朝中事务也能更为顺畅地进行。”
兵部左侍郎侯敬回到家中,其子侯宇兴奋地跑过来:“父亲,听闻禁令解除,咱们是不是可以邀请好友来家中相聚了?”
侯敬笑着回答:“自是可以,不过你也莫要只知玩乐,学业不可荒废。”
侯宇连忙点头:“父亲放心,孩儿明白。”
御史台的钱御史与何御史在衙门中相遇,钱御史拱手道:“何兄,陛下此举实乃仁政,百姓们定当感恩戴德。”
何御史微笑着回应:“是啊,这京城的烟火气又能回来了。”
街头巷尾,百姓们更是欢呼雀跃。一家酒肆中,几位文人墨客相聚一堂。
一人举杯说道:“陛下解除禁令,实乃善举,咱们当以诗赋赞颂。”众人纷纷应和,酒肆中充满了欢声笑语。
集市上,小贩们的吆喝声也更加响亮。
一位卖水果的摊主对旁边的摊主说道:“这下好了,生意又能红火起来,大家都能过上舒心日子。”
在一家饭馆里,客人们纷纷点菜,掌柜的忙得不亦乐乎。
一位客人笑着对同桌的人说:“终于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荤菜,喝上几杯美酒了。”
就连平日里严肃的私塾先生,也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道:“陛下解除禁令,乃是顺应民心。你们当努力读书,日后为国家效力。”
整个京城沉浸在喜悦之中,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相信在昌隆帝的治理下,生活会越来越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京城的繁华景象再次展现。
歌楼舞榭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街头的杂耍艺人吸引了众多观众。
荣国府贾家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阴常盛家中,亲朋好友相聚,共话家常;侯敬府上,侯宇与好友们举杯畅饮,谈论着诗词文章。
这一夜,京城的人们在欢乐中度过,而这份欢乐,也将伴随着他们,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
过了三天,三月初十,阳光洒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昌隆帝高坐龙椅,神色肃穆,满朝文武分列两旁。
昌隆帝目光炯炯,扫视群臣,沉声道:“诸位爱卿,三藩王拒绝朕的好意,拥兵自重,妄图分裂我朝疆土。
朕意已决,传令给在河南的冯唐部、在江南的牛继宗部、在蜀地顺庆府的秦王杨起部,继续朝前推进,剿灭此三藩王,以保我朝江山稳固,百姓安宁!”
吏部尚书林荀出列,拱手道:“陛下,兵事重大,还需谨慎筹谋。”
昌隆帝眉头一皱,道:“朕已给过三藩王机会,他们却不知悔改。如今若不果断出兵,必成大患!”
兵部尚书俞廉图上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冯唐将军、牛继宗将军和秦王所率之部皆为精锐,但藩王势力亦不可小觑,还需保障粮草军需供应无虞。”
昌隆帝微微点头,道:“此事朕已有安排,户部务必全力配合,确保前线物资充足。”
这时,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战争一开,生灵涂炭,是否可再遣使者,尝试招安?”
昌隆帝决然道:“朕已仁至义尽,三藩王冥顽不灵,招安无果。如今唯有以武力平叛,方能彰显我朝威严。”
一些勋贵挺身而出,朗声道:“陛下圣明!三藩王倒行逆施,早该讨伐。末将等愿为先锋,为陛下冲锋陷阵!”
昌隆帝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众将士当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奋勇杀敌。待平叛成功,论功行赏!”
群臣齐声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会结束后,昌隆帝回到御书房,仍在思考着平叛之事。
戴权小心翼翼地奉上茶盏,昌隆帝接过,轻抿一口,叹道:“朕实不愿兵戎相见,但三藩王的野心不容姑息。”
身旁的刘晨说道:“陛下一心为了江山社稷,此乃正义之师,定能凯旋而归。”
昌隆帝目光坚定,道:“传朕旨意,令冯唐部、牛继宗部、秦王杨起部加快行军,不得有误!”
旨意迅速传往各方。在河南,冯唐接到圣旨,对着麾下将士高声道:“兄弟们,陛下有令,咱们要加快步伐,剿灭藩王,为国立功!”将士们齐声回应,士气高昂。
江南的牛继宗看着圣旨,对副将说道:“陛下信任咱们,定要不负所托!”
蜀地顺庆府的秦王杨起,拔剑指天,喊道:“诸君,随我杀敌平叛,护我朝太平!”
一时间,三路大军士气如虹,向着藩王所在之地进发,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