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话找话讲

无话找话讲

当文科老师讲课,最怕的是无话找话讲。

在意识形态很浓厚的年代,一些普通的作品,其实只不过是平常的通讯报道之类,被人为吹捧成名篇,编入中学课本之中。每当我上课碰倒这样的文章,真是心里纳闷,喉咙干涩。这种文章在语言上全是老一套,喜欢唱高调,毫无清新可言,内容也没有什么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文章的调子又给人指点江山。遇到这样的文章,我真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随便翻过去又觉得对不起学生。如果说文章平淡,别人会说自己不懂货,你看教授们的吹夸:“语言诗一般,隽永有味。……”

暑假补课,初三语文课本有一首诗,又让我无话找话讲,那首诗是俄罗斯的诗人叶赛宁写的《夜》。——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唱。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辉。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也许是因为翻译的原故,把这首诗的韵味破坏了,从翻译过来的文字看,在艺术上我看不出有什么成就,内容也不过是记流水帐,浮光掠影罢了。看看一些参考资料教授们的评析,也不过是粘贴一些空洞优美的文词:第一节是夜由白天喧嚷变为宁静,第二节是夜的美丽,第三节是仙景,第四节是反复咏叹夜的宁静和美好。

第三节是“仙景”,是什么样的仙景呢?也许,大自然的美是无法言说的,像陶渊明在诗中所描绘的一样:“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老子又说:“道可道,非常道,不能道。”不过这“不能道”使人想到它的虚空和不可信。

不能照参考资料去讲,因为这样讲虽是辞藻华丽,但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我自己只有无话找话说了。

第一节就一笔带过了。

第二节写夜的美丽,美丽在什么地方呢?

夜有美丽的色彩,光亮、洁白。夜也有美妙的声音,小溪是大自然的血管,小溪的流淌是大自然在歌唱,大自然的美是有声有色的。讲到这里,我又有意说了一句调侃话:就像上课时你们男女同学打情骂哨,有声有色,可爱极了。

大家笑了起来。

到了第三节讲“仙景”了。月光下,水是澄清的,空明的,青草在水中,显出生命的灵性,大自然万物都是可爱的。“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大自然包容一切,互相装饰、点缀。

我向学生说了卞之琳的一首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的诗比这首《夜》好多了。

这节课我就这样胡弄过去了。

我问我的学生,读了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想?他们都摇头。看他们的神情,根本没有受什么感染。这么年轻的心灵读了这诗一点也不感应,这诗竟成为世界名诗,流传各个国家,这真是让人无法可想。

一首诗写了“小溪在轻轻的唱歌”,“青草浸在水中”,就成了世界名诗,这“名”真是来得太轻松了。

刘欢唱的《弯弯的月亮》这首歌,也是歌唱月夜的,意象丰富,情感真切,是叶赛宁的《夜》无法相比的。

如果与我国古代的《春江花月夜》相比,《春江花月夜》是月亮,叶赛宁的《夜》连萤火虫也不是。

在这个人世,有多少让一些人沉迷的东西,曾经是虚空没有多大价值的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个人的怀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一个人的怀念
上一章下一章

无话找话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