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千古奇冤
公元一零七九年三月,苏轼徐州任期已满,接到朝廷诏令,命他前去任湖州知州。
自从到了湖州以后,王朝云在独自待着时,脸上就挂满了忧愁,日子每过去一天,她心里的担忧就更多一分。因为,今年,将会是苏轼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
王朝云明知道自己的担忧也是徒然,历史既已是历史,就无法更改,该发生的它终究会发生。可是,她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忐忑与不安。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朝云姐,夫人命我和你一起去集市上帮她买点胭脂回来。”小米找到王朝云对她说。
王朝云稍有疑惑:“夫人怎的不叫她的贴身丫鬟去,而要叫我们去?”
小米回答:“夫人说朝云姐的眼光很独到,每次挑的都比我们挑的好,所以就让我跟你一起去咯。”
走到集市上,王朝云心里又有了上次遇险时那种隐隐不安的感觉。她强忍着陪小米买完了胭脂,在返回的路上,这种不安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小米,今日是什么日子?”王朝云问。
小米回答:“今日是七月二十八,怎么了,朝云姐?”
“七月二十八?”
“先生?”王朝云突然想到了什么,扔下小米便往回飞奔而去。
“朝云姐,等等我呀。发生什么事了?”小米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喊。
王朝云一口气跑到了湖州衙门门口,正好看见令她担心了很久,也是她最不想见到的一幕。
苏轼被几个官差押着从衙门门口走了出来,刚走出几步,就迎来了不少人围观。
“先生!”王朝云被官差拦着,远远的不让靠近。
苏轼心中虽是异常悲愤,面上却是平静的,他对身边的官差说:“能否让我跟她说几句话?”
官差们心中也明白苏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他们并不希望自己押的是一个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可是,他们不希望的事情太多了,这只是其中一件而已。
他们看了看他们的头儿皇浦僎,不敢吱声。
皇浦僎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更是曾以大逆不孝知名于天下的李定的爪牙,李定是策划这次乌台诗案的主要人物之一。
像皇浦僎这样的小人物能够亲自捉拿苏轼这样的高官名流,他立刻觉得自己矮小的身体变得高大起来。
他很享受这种可以被大人物恳求的感觉,所以,他在装腔作势一番后,答应了苏轼的这个小小要求。
王朝云冲到苏轼面前停了下来,她什么都没问,只是用手轻轻地拨开了苏轼脸上凌乱的发丝。
苏轼又闻到了那种奇异的清香,这种独特的香味总是能让他忘却一切痛苦与不安。
苏轼说:“你转告夫人,家里的一切就交给她了。”
王朝云忍着眼泪说:“先生,您可还记得吴道长当日在齐州临走时所说的话?”
苏轼回答:“记得!”
王朝云道:“我们大家都会等着你!”
她此刻的眼神里面包含了自己对苏轼的所有情感,毫无保留,毫无掩饰。
苏轼已从王朝云的眼神中明白了一切,原来她心里装的人是自己,只是,此时才明白似乎太晚了些。
王朝云就这样亲眼见证了历史上的千古奇冤——乌台诗案。
苏轼就因写诗作词而入狱了,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文字狱。
权监察御史何正臣等人先后四次上书弹劾苏轼,朝堂上排挤苏轼的大臣们收集了苏轼的所有诗词,他们从中找到了少许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的词句,经过他们的一番加工渲染,皇帝听了后勃然大怒,毅然下令收押了苏轼。
在这个时代,男人就是女人的天。
所以,王闰之此刻的感觉,正如天塌了一般。她身为主母,本不该慌乱,可是,她此时不是慌乱,而是茫然。
他是她的天,是她眼中的神,可如今,天塌了,神出事了。
而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迈却在一夜之间迅速成长了起来。
此刻,苏迈展现出了作为苏家长子该有的风范,担起了作为长子的责任,他吩咐他的夫人吕馨儿带着孩子先回到娘家,又安排人把其余家眷们一路护送到了他叔叔苏辙家里。
安顿好这一切后,苏迈与苏辙在京城里四处走动,开始动用各种关系。
东坡被捕的消息在当地引起巨大震动,湖州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个个为之伤心落泪。苏轼虽然才来湖州上任不到三个月,却刚一上任就帮百姓们解决了太湖水患。
苏轼原本在民间声誉就非常高,湖州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好官,却无端被抓走了,这怎能不令百姓伤心呢?
苏东坡被捕入狱,震惊朝野,天下文人士大夫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就连新党领袖章敦也站出来为他说情。
苏辙与苏迈打通关系未果,含泪上书,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官爵和俸禄为兄长赎罪,恳请代兄坐牢。许多元老重臣也纷纷向神宗求情,瞬间,整个社会舆论都站在了苏轼这一边。
就连皇太后也都为苏轼求情起来,这让神宗皇帝心里更加愤怒,天下人都认为苏轼没有错,那就是认为自己错了,全天下人都在谴责自己。
“母后,难道连您也认为朕错了吗?”神宗皇帝本来也是个极其爱才之人,内心的挣扎一直存在,“祖母您知道吗?苏轼他骂我!他骂我!难道我这么多年为百姓为大宋尽心尽力的付出,他都看不见吗?”
是的,他是皇帝,他怎么能有错,他若是放了苏轼,就代表承认自己错了,他怎么可以有错,他的尊严不允许他这么做。
皇太后自然了解皇帝的心思,她说:“皇帝,你深处宫中,你所了解到的一切都来自你的臣子,而苏轼他在民间,他是亲眼瞧见了民间发生的一切,他只是把他看到的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他只是说了实话,如果,一个人因为说了真话,你就治他的死罪,那将来,你的臣子们,谁人还敢说真话?”
“母后,这么说来,我真的是个昏君?我是个昏君吗?”神宗说完,竟然满心凄凉地大笑了起来。想他刚继位时,年轻气盛,满腔的热血,发誓要为他的子民们创造一番锦绣山河出来。
可是,结果竟然是如此的糟糕,自己真的错了吗?
皇太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你的付出和努力,哀家都看眼里,哀家明白皇帝的一切苦心,皇帝自然不是昏君。只是,治理天下,需要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满腔热血,你若是没有用对人,你再好的出发点,到最后,都会变成百姓头上的一把刀。”
神宗低头不语,他也在沉思自己是否用错了人。当初的情况,国家需要变革是肯定的,而且王安石的变法理论上都是对国家有益无害的,怎么到头来,却把百姓们害成了苏轼所说那个样子。
“苏轼,他是先帝临终时预言宰相人选。皇帝你好好想想吧。哀家有些累了,哀家先去歇息了。”皇太后说完就离去了,剩下神宗一人怔怔发呆。
神宗从未如此沮丧过,他继位以来,对国家尽心尽力不说,他还一直很爱惜苏轼,爱惜他的才华,多少次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也想重用他。可是,就是他如此爱惜的臣子却在诗中斥责自己,辱骂自己。这口气,让他怎么咽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