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狱中之苦
对于朝堂上下发生的这一切,深处乌台天牢中的苏轼一无所知。
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这里是关押朝廷重犯的地方,即使外面是炎热的夏天,这里却是依然的阴冷潮湿,老鼠蟑螂乱窜,四处弥漫着酸腐的臭味。
苏轼在先是遭狱卒毒打,诟辱通宵。接下来是疲劳审讯,李定为主审,舒亶为助手,张璪专施刑具,以**的折磨摧毁他的意志。
他们早已拟好了供词,只需要苏轼一个招供的手印,一场阴谋就算是得逞了。
可苏轼又怎会对这帮小人屈服,他令可死在这大牢里,也不会认这莫须有的罪名。
在这幽暗阴冷的大牢中,苏轼感受到的唯一的一丝温暖,就是来自狱中的一名小卒梁成。梁成的家人曾受到过苏轼的恩泽,知道苏轼入狱后,特意送来书信嘱咐他尽力照顾好苏轼。
梁成收到家书后就下定决定,一定会尽自己的力量保护苏轼,照顾苏轼。
只可惜,他的力量实在是太有限了。
不过,对苏轼来说,还能感受到来自人间的一丝温暖,他就不会有半点怨言。
深夜,王朝云在睡梦中惊醒,她竟然看见了苏轼被毒打的情形,看得如此清晰,那鞭子落下的声音,声声落入王朝云的心里。
望着窗外的残月,王朝云几滴清泪落下。百年难遇的奇才,他超人智慧与才干竟然给自己招来了这样的横祸。
突然,王朝云闻了一股什么被烧焦的味道。难道着火了吗?她赶紧穿上外套往烟味传来的地方寻了过去。
烟味是从厨房传过来的,这么晚了怎么还会有人在厨房?不会真的着火了吧。王朝云加快了脚步,一路小跑了过去。
进了厨房,她看见的竟然是闰之夫人的背影。
只见王闰之正在火盆里烧着什么,一边烧,一边哭泣着。王朝云好奇地走进一看,顿时急了起来,原来闰之夫人往火盆里扔的全是苏轼的诗词。
王朝云二话没说,转身去灶膛下铲了一铲柴灰过来往火苗就浇了下去。
“朝云,你……”王闰之被突然闯进来的王朝云吓了一跳。
“夫人,您怎么可以烧掉这些诗词呢,这些都是先生的命呀。您怎么忍心?”
王闰之此时也顾不上什么主母的面子了,带着哭声怒吼着说:“可是,就是因为这些诗词,先生才会入狱,才会被打入死牢,死牢呀!朝云,我恨这些诗词,我恨它们!”
“夫人,难道您也认为是先生的错么?您是他最亲近的人,如果,连您都不支持他,不理解他。先生知道了该会有多难过?”王朝云情急之下,也忘了自己只是个下人的身份。
不过让她意外的是,王闰之竟然就接受了她的劝诫,不再有继续烧的冲动了。
王闰之喃喃道:“你说得对,如果我认为是这些诗词的错,那就是认为先生有错。先生没有错,所以,这些诗词也没有错。”
后来苏轼回来知道此事,并未怪罪王闰之,也只是戏谑地说:“幸亏夫人没烧完,要不然可能真会要了为夫的命。”
王闰之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家里最懂先生的,竟然是王朝云,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以荆部侍郎致仕的范镇,不也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上书皇帝,乞免苏轼一死。
神宗愤怒之下,干脆称病,罢朝了。
他贵为天子,怎么能错了?他做不到,即使真的错了,他也做不到面对全天下承认自己错了。
“陛下,宰相王珪大人求见。”皇帝身边的太监前来汇报到。
神宗道:“宣。”
王珪进来后,手里攥着苏轼的诗稿对神宗说:“陛下,苏轼确有不臣之意!”
神宗问:“何以见得?”。
王珪说:“陛下,您看这句,‘根到九泉无曲处,此心惟有蜇龙知’。陛下犹如飞龙在天,龙飞本在天上,苏轼却要在地下求什么蛰龙,还在九泉之下去求,这不是在诅咒陛下,要造反吗?。”
神宗自幼喜好诗词,他是要面子,但他并不是傻子。
神宗说:“不能这么比附吧。他自咏桧,干朕何事?”
王珪还想申辩,被身神宗打断了:“如此解读诗文,恐怕人人都有罪,好了,你下去吧。”
王珪兴冲冲的来,不曾想却碰了一鼻子灰,也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王珪的这次告状,反倒让神宗陷入了无限的沉思当中。他开始变得更加犹豫,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对苏轼太过苛刻了些,他不过是发了几句牢骚而已。可自己是天子,怎能让他那般谴责呢!
接下来的几天,神宗把自己关在御书房,谁也不见,他需要认真思考。宋朝历来重视言官,御史台的言官们群攻苏轼,他不能不慎重考虑。
御史台牢房内,狱卒梁成接过苏轼家人送来的饭菜,一刻也不耽搁地给苏轼送了过去。
苏轼接过饭篮子,打开一看,却是大惊失色。
篮子里的菜盘子里装着一条红烧鱼,一条鱼,竟然把苏轼吓成如此模样。
是这条鱼长得太恐怖吗?当然不是!
苏轼一生最爱吃的就是鱼,可是入狱以来,他最不想见到的就是鱼。
因为他与儿子苏迈早就约定好,若是势态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就给自己送条鱼,让自己也有个心理准备。
此时看见这条鱼,苏轼知道自己这次是必死无疑了。这正如万里晴空当中的一个响雷,苏轼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过作了几首诗,竟然真的会被判极刑。
苏轼稍稍镇定下来后对狱卒梁成说:“梁成,若有笔墨,可否借来一用?”
监狱里有规定,犯人不得接触笔墨,可梁成顾不了那么多了。
梁成毫不犹豫地回答:“放心吧,苏大人,小事一桩,小的这就去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