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少年
最近学校成立了文学社。社长同学在校刊上看到了我的《表情》就郑重地向我发了聘书,邀请我担任文学社副社长。不过这一邀请被我拒绝了,我的清高来自于我的高傲。我是一个纯粹的自由人,不愿加入任何文学组织。
最近校刊又出现了一首比较轰动的诗:
服妻
泪水点点滴滴洒落在我心头
我不懂你为何如此“温柔”
对我你不必这样迁就
你可以直接指着我的鼻子
尽情地大声怒吼:
“给我拖地!”
我训服的像只哈巴狗
这首诗轰动后,其作者黄家如也跟着轰动,不久文学社副社长就是他了。得知这个消失息后我有种莫名的酸酸的味道。但一切对当时我的来说并不重要,因为我的第005章里我收到了笔友朱珠的来信。在以往的通信中我们交流爱情,交流文学,在今天的来信中,她建议我把小说寄到出版社。
我的小说终于寄出了,我觉得我就要等到出版社的出版通知了,一种成功前的释然,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
元旦快到了,按惯例全校各个班级、团体都要举行元旦联欢会,刚成立不久的文学社也忙伙了起来。文学社决定把他们成立以来第005章的支持后他们再向校方说明他们成立文学社只是为了宣扬关爱老人,弘扬中华美德。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校文学社应运而生。
晚会的当天,我接到文学社的通知,要我放学后到校门口集合,以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参加文学社的元旦晚会。对此我并没有感到吃惊,更多一点的是理所当然。
放学后我自认为很给面子地去了校门口:“请问你们是参加敬老院晚会的吗?”
“你叫什么名子?”一个男同学上前问我。
我对这种直问大名的方式很是不自在,瞬间面子全无:“我?”
“他叫邵弘毅?”旁边一位女同学走到我面前。
我对于别人能直接说出我的名子感到很是惊讶,但随即那种惊讶又变成了一种得意:看来我的名气还不小。
那男同学也是一脸惊讶:“你们认识?”
“他胸前的学生证不是写着嘛,你自己也不看看。”那女同学笑的就和小时候吃糖豆一样的得意。
经过一番介绍得知那男同学就是写《服妻》的黄家如。
据说这次文学社的晚会邀请了很多爱好文学的同学,但能像我这样肯赏脸来的特邀嘉宾却寥寥无几。
敬老院离学校不远,我们步行前往。一路上我想和文学社的同学插上几句话以体现自己的随和,更多的是想掩饰我拘束与尴尬。可文学社的家伙不知是外国人还是外星人,所谈的话题我一句也听不懂,更别说插话了。
突然间黄家如不知从哪冒出拦住了大家的去路:“各位各位,刚刚敬老院院长打电话把邻院的老人都叫来了,今晚又多了几位的领导,电视台还要来人,我们的节目一定要丰富?怎么还少人?”
“少的还不是你们音乐班的,他们都参加了音乐班的晚会,不愿来这。”
“这些同学,要不来就早说,临时改变主意是个标准的混蛋……现在再改变节目也不可能了,能演几个节目就演几个吧。”作为文学社的领导,黄家如就是不一样,自己提出了问题又自己回答了,有点设问句的味道。不仅如此,所说的话文学味都很浓,那番话中单“标准”二字的含义要想弄个明白,起码得写上几页纸。
路途短暂而又慢长,终于到了敬老院,院长带着一排老人站在门口热烈地迎接,与此相对应的是大家都“谦让”着不肯先进去。最后商议决定,大家排成一行,并排进去。待大家排成一行时,又不约而同地向后退几步。我反应慢了,没来得及后退,意外地成了领队,去迎接院长大人早已伸出的双手,使劲地握了握手:“院长好,爷爷奶奶们好。”可偏偏有几位老人听不见,一起伸长耳朵:“什……么……”
敬老院里就是个花园,其亭台构造,石台池桥绝不亚于我们的校园。为了方便老人,他们的卫生间都在房间里,这虽然方便了老人却为难了外人。我张望了半天也找不到可以方便的地方,情急之下只得对同行的人说声“我随便转转”,以企图找个角落菜地完事。正当我舒畅地抖动着身体,一位大妈冷不丁地出现在我身后,吓的我把残余液体抖到了手上。
“小伙子,你这不把菜给骚死了。”
骚死了?我有那么骚么?看着大妈端来半桶水稀释了我的液体,才明白她所说的骚并不等于我所想像的骚。
小礼堂里一台超大彩电被一张布满灰尘的布盖着,想必很少用过;八只电棒只亮五只。礼堂前面挂着一张横幅:第005章目是院长讲话,院长换上笔挺的西装,红色的领带,与那些穿着朴素的老人在一起,真冤枉了他做敬老院院长。在来敬老院的路上,黄家如说要有领导来,放眼望去也没有哪个有领导的模样,难道这些领导都穿上了这些土里土气的衣服与民同乐了?至于电视台嘛,倒是来了一个骑摩托车的,手持一台dv小转一圈就走了。看来只有老人是守信守时的,而且还是提前到的。
礼堂里坐满了老人,坐位紧张,我很是拘束地夹在人群中间想换个坐姿都不可能,惟一的方式是把重心在左右屁股间轮换。如此轮换了n多次重心,我实在坐着难受,向四周望了许久终于找到个可以站起来扭扭腰的机会:我拿起身旁桌上的热水瓶给每位老人倒水,只有这样老人才能很乐意地给我让出空间。可我刚拿起热水瓶,水瓶就出了问题(放心,不是爆炸),瓶口的水往杯中流,瓶底的水往我的裤子上流。看着自己冒着热气的腿,我放下水瓶挤出礼堂。
突然响起的一阵琴声通过那破旧的音响已走了很大的味,但还是陶醉了许多人,我赶紧到窗边踮起了脚。弹琴的是黄家如,弹的相当不错,想起之前我对他的鄙视真是自惭形秽。瞬间我的脸开始发热,开始发红,就和在寒夜中冻的一样。
在礼堂外徘徊,带着我的无聊与不快,找不着可以融入的地方,孤单夜晚。一位女同学看出了我的窘样,走了过来:“嗨,同学,怎么一个人在外边?”
“噢,里边有点热,我出来透透气。”
她一直看着我,我偷偷地抬头发现她还在看着我,我的脸竟然又一次地红了。没记清她的模样,只记得她的笑容很甜很美。
“同学,你头有上彩纸。”
妹的,我自作多情了,尴尬的真想找个地洞钻进去。我下意思地挠了挠头发,也没挠下什么东西。
“我帮你,都缠在头发里了。”那女同学靠近了我,在我的头上拨弄着,还好我昨天刚洗过头,不然我的油头又要让我丢脸了。
为老人准备的晚会在一首情歌中达到**,以音响坏了告一段落。在回学校的路上,我依旧落单独自走在后边,并且刻意与前边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在我前边的是黄家如和先前在校门口叫出我名子的那个女孩,他俩的情话悦耳动听,飘荡在空气中,沉淀着彩红似的梦,想听不见都难,只怪夜太静。他俩聊了一会儿后开始了沉默,在彼此沉默了足足两分钟后,黄家如向后边招招手,以打破这种宁静中的尴尬:“后边的人快点。”对此我不禁大为佩服:文学社的人就是不一样,连浪漫的氛围都要与人分享。
黄家如还真没白喊,后面果真跟上一个人,是先前给我取头发上彩纸的美女同学。美女同学跟了上来,也不好打扰黄家如的浪漫,就很自然地和我走到了一起:“你好,一会去参加音乐班的晚会呀。”
“嗯……好的呀,就是不认识音乐班的同学,怕去了不太好。”
“没事,有我呢,我就是音乐班的。”黄家如回过头,真是耳闻八方。
接着我俩也是沉默。我想仔细看一眼她的模样,可又不好意思,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可就是不敢转头。
“同学,我叫叶子芷,我还没请教你的尊姓大名呢。”美女同学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
“哦,我叫邵弘毅,很高兴认识你。”我借说话的机会偷偷地看了几眼,昏暗的路灯下只有三个字的感觉:有气质。
“原来你是那首诗《表情》的作者。”叶子芷好像重新认识了我一样,一直看着我,直至我的脸变红,低下头,“你的诗写的真的,我在校刊上看到这首诗后立马就抄了下来。”
“过奖了,其实我主要是写小说的。”
“真的?你好利害呀,写的是什么类型的呀?”叶子芷很是惊讶地看着我。
“这个,等出版了我会送你一本的。”我想,我将要到来的成功也要与美女分享。但我们并没有继续展开这个话题,更多的是因为我太过于沉默。
回去的路依旧短暂而又漫满长。
校门口黄家如与身边的女孩难舍难分。她看着他,笑着;他看着她,醉着。她又看了看天空:“今晚的月色真美。”
他看了看根本没有月的天空,又看着她的唇:“你别勾引我犯罪。”
她扭了扭腰算是撒娇:“明天放假,去我家吧。”
“不了,你爸妈会怀疑的。”他虽这么说了,但心里一定非常乐意。
“没事的,他们明天不在家。”她的这番话算是给他一颗定心丸。
“那好吧。”他很得意。
音乐班里灯火辉煌,看着一个个陌生面孔,我很不好意思地坐在俩个女孩中间。没办法,这是惟一的空位。我很敏感地端正身体,生怕与她们有任何的亲密接触。正处在进退两难之时左边的女孩很热情地递给我一个苹果:“不好坐吧。”说完向左挪出了至少两分米的空位,我赶紧领了这两分米的情:“谢谢,谢谢。”而右边的那个女孩却不停地叽咕:“挤死了!”
今晚我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此时又尴尬地坐在那一动不动。不动的是身体,并不代表眼神,我向右边的女孩瞥了几眼:那女孩一身上下几乎全黑,还真以为自己穿了黑衣服就是黑帮呢;与黑衣相辉映的是黄色的爆炸头,如果谁与她拥抱一下,对方毁容是再所难免的;圆圆的小眼睛粘着长长的睫毛,圆圆的脸蛋上撕开一张樱桃小嘴,那小嘴叽叽喳喳快速地张翕,逗得嘴边的两个粉刺不停地跳动;
整个肢体语言谈不上翩翩起舞,更多是手舞足蹈;再往下看黑色的衣服又套上一对白色的护袖,也许这是一种复古的潮流,符合了一群人的审美,也触动了另一群人的神经,就像如今的一些所谓的文化人,一边在享受那份都市生活的同时,一边还想着让农村保持现状,继续使用落后的生产工具,继续贫困,以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和心内怀旧。如此的乐此不疲,还真引发了一大批人所谓的文化感慨。
而我的左边:恰恰相反,一身白色的羽绒服,长长的头发兜在鹅毛般的衣帽里,不时浮现的笑容正微微地泛红。呀!这不是叶子芷嘛,怎么刚认识又忘了。我的心里一阵紧张:“这么巧。”
“巧吗?我们一行人都来了呀。”
“都来啦,好巧,好巧。”平时我不是这样子的,今晚怎么什么事都那么糗。
接着黄家如也过来了,那黑衣女孩忙招呼他坐在她和我之间,难怪这黑衣女孩一直嫌挤。黄家如对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这种微笑至少有三重含义:第一,你小子真有艳福,才几分钟啊就搭上了叶子芷;第二,你看我混的多**,到哪都有美女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接下来我要干什么可千万别对在路上和我缠绵的女孩说。
晚会在继续,我不太敢看身旁的叶子芷,也很难融入大家的氛围,只能无聊地环顾会场。对面坐着的是几个有胖有瘦的家伙,也许他们认为胖子和瘦子坐在一起可以节约凳子——两张凳子至少可以坐三个人——两个凳子之间留有一段空隙,胖子坐中间,瘦子挂两边。电视放在黑板下方,旁放着功放、vcd,算是调音台。调音台的边上坐着几个既不像主持人又不像调音师的同学,他们手里拿着话筒,在别人唱歌时总喜欢哼上几句,其行为就是今天的麦霸。再边上的几个人坐在堆满水果零食的桌前,他们跷着腿,边吃还边叽咕着“不好吃”的声音通过旁边的话筒,让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门前几个人围着满是唱片的桌子站着,其中一个人拿着一张唱片足足看了一分钟就是不放手,其意在等旁边的人开口问他:“是不是想唱一首?那就来一首吧。”可就是没人问他。
此刻的节目是一个男同学在唱刘德华的《孤星泪》,黄家如忙告诉旁边的黑衣女孩:“这歌也叫《铭心刻骨》。”
“是叫《刻骨铭心》吧。”黑衣女孩忙纠正道。
“对,相传刻骨铭心这四个字源于春秋,不,是战国,好像……好像……”
正好一阵高频率的声音给了黄家如一个下台的机会。可黑衣女孩又问:“这声音是怎么回事?”
黄家如又迫不及待地回答:“这是话筒靠近了音箱导制的,这要到大学学电子专业才知道其原理。”说完就等着黑衣女孩夸他一句:“是大学的内容你都知道,真了不起。”
接下来主持人的一阵狂喊阻止了黄家如的“满瓶不响,半瓶咣当”。原来黄家如还有个节目是要与黑衣女孩情歌对唱。他俩嘴里唱着“你想我不够爱你”,眼里还互相看着,似乎彼此都很爱对方,而且爱的难舍难分;“没那么全心投入,所以会一败涂地”,也没看出他们有什么一败涂地的迹像啊,对于黄家如这样的情场高手哪有失败可言。
音乐班的节目安排就是有科学水平:高低相间,让大家从孤魂野鬼和群狼同吼的感觉中来回往返,不断升华再凝华。接下来的是小合唱,小合唱是由那边胖瘦相间的几个人组成,他们的合唱很干脆,无需伴奏,更无需话筒。小合唱是由一个胖子开头,他刚张嘴我终于明白了他们无需话筒的理由:浑厚的美声给人的感觉足以让隔壁的同学跑出教室大喊“地震啦”。这几个胖子唱美声是理所当然,毕竟肺活量大嘛,至于那个小瘦子还真让人担心他即便有话筒声音也未必有胖子的大。但事实往往与想像相违背,那瘦子张大嘴巴好一会儿也不发声,嘴巴里黑乎乎的,如果此时谁用手电筒向他嘴里照一下,多半人会以为他是吊死鬼。那张大嘴酝足了气,突然发出强于先前一切声响的高分贝声音,使得在坐的许多人都条件反射地用双手捂起耳朵,站起身来伸长脖子踮起脚,这便验证了嗓声有助于生物生长的实验。还好终于轮到另一个人唱了,要不大家非在疯长中伸断脖子不可。小合唱刚结束,那几个人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已连上了一首劲歌,一位帅哥同学在疯狂的尖叫声中脱下外套,边唱边跳,到最后他那呼呼的喘气声就和狗跑了三千米一样,通过话筒呼呼作响,叫人真有冲上去做人工呼吸的冲动。
晚会的最后是所有人一起上去跳舞,那黑衣女孩兴奋地狂吼:“把灯关了!”在这种骚动的情况下灯其实是绝对不能关的,因而六根电棒代替了闪光灯,在轮流开关之后还有三根可以照常工作。在灯光的闪烁下,黑衣女孩疯狂地甩着头发,围着黄家如左跳右转,这便是物理学与现代时尚最完美的结合:女孩以男孩为中心做圆周运动,从不离心。
地面随着音乐颤抖,我的脚随着地面颤抖。
“怎么不跳啊。”叶子芷走了过来。
“不好意思,我不会。”我的回答很干脆,今晚必须到此为止,我不能再糗下去了,“今天很高兴能认识你,真的……我得走了……希望我们还有机会见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