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七(一更)
第132章不设防的大上海七
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民政府国旗,终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闸北的上空、在周围日军“太阳旗”的包围中猎猪飘扬。~~~~
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面对庄严的国旗,朗声说道:“庄严灿烂的国旗啊!闸北有了你,闸北的领土、主权还是属于中国的。我誓在你的鼓舞之下,使你这光荣的国旗,永远地飘扬在废墟的闸北上空。”
重重的“太阳”旗中,那面中国国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芒四射。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上、街道上、数不清的人海突然间看见升起了自己的国旗,都被一股体内奔涌而出的情愫感动了、陶醉了。
这不是一面小小的国旗,而是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人们脱帽挥泪致敬,挥手致意高声呼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响彻苏州河畔、闸北上空。
29日,谢晋元致函上海某团体表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保卫国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慷慨激昂的言词,表达了壮士们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信念。
四行孤军的壮举很快传遍全国,许多中外记者涌向苏州河畔,都想挤进仓库内采访。
一位作曲家很快赶写出一首《八百壮士之歌》,并亲自到苏州河畔现场教唱。很快,一曲雄浑,激昂的旋律回响在闸北,并很快传向全国: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800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www.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800壮士一条心,
10万强敌不敢挡。
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800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没几天,四行守军也学会了这首歌。苏州河两岸,上海市民与四行守军伴着枪炮声同声歌唱。场面煞是奇特,煞是感人。
这真是一空前绝后的战场奇景,一场有成千上万人亲眼观战的厮杀。每当日军进攻,河对岸的“观众”便举起大黑板,告诉守军日本人的主攻方向、集结地域,并高唱《八百壮士之歌》为守军助阵。
在如此强大的后盾面前,谢晋元率800壮士越战越勇,击退了敌军一次次猛攻。直至11月1日,日军也没能看见四行仓库里面是个啥模样。
11月1日,谢晋元在接到统率部再三命令后才恋恋不舍地率部退过苏州河,退入英国租界内,一向孤傲、瞧不起中**队的大英帝**人,对这些创造奇迹的中**人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友好。
上海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新垃圾桥旁,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壮士撤退。
谢晋元和800壮士的义举,得到了国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了淞沪会战驰名中外的重大事件之一。
女中豪杰何香凝充满深情地赞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
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
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英勇;
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
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
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11月3日,即谢晋元率部退出四行仓库的当天,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谢晋元由中校团附升为上校团长,并授青天白日勋章一枚。
谢晋元率800壮士(实际人数不足四百,多年来此数字一直以讹传讹,被人们叫惯了)坚守四行死地4昼夜,抗击了10多倍强敌的无数次进攻,歼灭敌军数百人,创造了淞沪会战中的奇迹。
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一直记着这些勇士。4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日宣战,日军冲入上海英租界,首先逮捕的就是长年被滞留在这里的当年坚守四行的勇士。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淞沪抗战从8月至10月已延续两个月,在中**队的英勇抗击之下,日军虽增援了6个师团,且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仍不能解决战局。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这对其速战速决战略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抒由。
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10月26日决定,从华北抽调第6、第18、第114
师团、国崎支队、独立山炮第2联队、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和第1、第2后备步兵团,组成第10军,在杭州湾北部登陆,以协助上海派遣军作战。
10月30日,日军统帅部又令第16师团加入上海派遣军战斗序列。这样,参加上海方面作战之日本兵力达两个军近10个师团,比整个华北战场日军的全部兵力还多两个师团。
此外,日本海军也加强了华东方面的作战力量。10月20日,日海军以第3舰队为骨干力量,抽出部分舰艇,编成第4舰队,以“足柄”号为旗舰,包括原第9战队的“妙高”、“多摩”,第14战队的“足柄”、“天龙”、“龙田”、“夕张”及第4、第5水雷战队。而由第3、第4舰队组成“中国方面舰队”,长谷川清中将任司令官并仍兼第3舰队司令官。
上海已成了中国的主战场,日军稀里糊涂地被蒋介石吸引到了华东。松井石根为打破上海战场僵局,决定放弃正面的消耗战,计划在上海的战略后方登陆。左右一选择,他把登陆地点选在了上海南方的杭州湾北岸。
这里海岸线平直,近岸有近40尺以上的水深,是淞沪地区最良好的登陆场所,日军登陆后如占领松江,即可切断沪杭铁路,与北面的上海派遣军配合,对淞沪地区之中**队形成战略大包围。
淞沪抗战初期,中国方面为防止日军增援部队在沿江沿海登陆曾设置杭州湾北岸守备区,以第8集团军4个师1个旅担任防守。但后来上海方面战争紧张,第55、57、62师及独立第45旅先后被调往浦东一带协助正面作战,以致从全公亭到乍浦几十公里长的海岸线,仅有第62师的2个连及少数地方武装担任守卫。
战场情急,使中**事当局在战役指挥上犯了严重失误。
(今日三更,一更送到,二更晚10:00前。三更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