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收拢(二)
无论在是后世文明达的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宗教问题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各种名目的宗教更是眼花缭乱,外来的、本地的,其中更是不乏像明教、白莲教这样混合的宗教。现代社会的中国,宗教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更是有邪教之流混杂其中。傅熙明白如果处理不甚,就会引起大规模动荡,这种动荡的后果是他无法承受的。
傅熙提出的方法抓住了宗教的软肋,他不怕魏夫人不同意。在魏晋南北朝时候,还没有形成严密的宗教组织,就算佛教也是一样。佛子、道士虽然存在于世,也被世人所熟悉,也不是非法组织,但并没有被朝廷正式承认。傅熙提议双方共建观宇,并有刺史府放牒文,其实就是正式承认了天师道,允许他们公开活动。
能有这样的结果,魏夫人当然不会拒绝,在魏晋时候,就算号称“北孔南张”的张天师一家,也不过是镇南将军、阆中侯。“天师”这个名号直到元朝时才被当时朝廷册封,其他诸朝大多册封他们“真人”名号,“天师”不过是自家封的,跟朝廷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也是张天师们耿耿于怀的。当然后来的北魏皇帝册封的北天师道“天师”寇谦之例外。
傅熙提出双方共同出资营建宫观,并有刺史府放牒文,这就避免了天师道人数的激增,同时也可变相的清理整顿天师道,这也是魏夫人来青州的目的。毕竟天师道组织涣散,再有人打着天师道的旗子作乱,对双方都不利。
魏夫人不知道再过几十年,江南天师道孙恩之乱中,大名鼎鼎的“二王”的儿子、兄弟王凝之,被孙恩烹死,全家被杀。王凝之全家被杀,当时引起了名士们的大震动,不乏有人要上龙虎山抓“恶”张天师一家正法。
其实王羲之全家都是天师道教众,谁让王凝之不逃,还作法请鬼兵助阵,要怨就怨王凝之道法学得不精,怨不得张天师一家,估计王家也是这么想的,不然龙虎山早换主人了。
魏夫人不知道,傅熙可知道,“书圣”王羲之的事情可是无人不知。连“书圣”都是天师道教众,可想而知天师道已经展到了什么程度。所以,在傅熙看来,清理整顿天师道势在必行,最符合他心意的当然是政府机构介入其中。
傅熙隐约记得有一种说法叫做“道教非教”,就是严格来说道教并不能称之为宗教,它没有像佛教、基督教那样严密的宗教组织,这也跟道教教义不无关系。如果张鲁不败的话,道教倒是有可能展成为像基督教那样的宗教。
虽然魏晋时候,天师道一家独大,连太平道也收纳其中,但张天师们无力控制天师道,毕竟张鲁之事在前,朝廷都防着张天师一家。他们实际上也不想控制,张道陵的后代早没了祖上的胆气,生怕祸及自身,这也造成了天师道群龙无的局面。
天师道除了张道陵的后人之外,别人是无法控制的。傅熙毫不担心会有人夺取天师道领位置,收拢大江南北的教众趁机作乱。因为张道陵“飞升”之前留下过话,非他的血脉不得继承天师一职,并且张天师一家握有“天师印”,“天师印”在天师道中相当于始皇帝的传国玉玺。所以后来寇谦之就算促成“灭佛”一事,也被册封为“天师”,但并不被世人承认,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天师道群龙无,傅熙明白这是个机会,加上魏华存、葛洪的出现,让他有心扶植上清派、丹鼎派,来分裂、对抗天师道。而且傅熙有心利用宗教的影响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将道教纳入政府体系,再加上各郡县设立的宣传掾,这些宣传机器一动,届时傅熙的名声将被百姓熟知,民心自然容易收拢。名声就是吹出来的,傅熙深以为然。
上清派、丹鼎派能与正一道并存千年而不坠。可见魏夫人、葛洪两位祖师地厉害。魏夫人、葛洪在道教中地影响不亚于张道陵。追随者之多。仅仅从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端倪。那就是“北方道士捉鬼。南方道士炼丹”。
北方道士捉鬼自然是指张道陵地徒子徒孙。南方道士炼丹则是自葛玄、葛洪而起。魏夫人凭着一部《黄庭经》已经比肩道教祖师张道陵。她在两晋地影响宛如张道陵在世。
傅熙虽然对道教内部各宗派地倾轧知之甚少。但也知道道教内分成数个宗派。并不是天师道一家独大。扶植一派打压一派。玩起政治来。道士们可就不如傅熙玩得溜了。
对于魏夫人提出地禁止传道地异议。傅熙也觉得现在制止有些心急了。毕竟佛教已经在一些士族家中扎根。百姓也多有从者。如果造成佛教独大。就违背了扶植上清派、丹鼎派地初衷了。
不过天师道借着传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这让傅熙不得不忌惮。天师道每年收取地租米钱税那可是个不小地数字。别弄得到时候。给他们建了宫观、着钱。天师道照样搜刮民财。那才真叫陪了夫人又折兵呢。
傅熙想了下说:“奉道之士倒是可以继续传道。但在下以为传道之人必须有刺史府牒文。省得宵小趁机裹乱。迷惑百姓”
魏夫人点头说:“傅刺史所虑极是,像公师藩那样的人自然不能继续传道,如果在各地营建观宇,就由各地观宇派人传道如何?”
傅熙心想:能留在宫观里的,自然是得到刺史府承认的,至少品德上没什么问题,便答应了魏夫人的要求,“还有一事,那就是既然各地观宇奉道之士由刺史府拨给粮米钱财,传道之人就不能再收取百姓的钱财,夫人觉得如何?”
魏夫人沉吟道:“若是百姓自愿捐助,那将如何?”,傅熙蹙眉说:“那也不行,百姓可以捐助宫观整修等事,但必须由宫观亲自收取,也需报备刺史府,传道之人不可经手”
由官府养着这些道士,自然是一大笔开销,但比起让他们去收取百姓的钱财来,那就少的不能再少。君不见后世和尚道士收取赞助,弄得各个可以比肩白领,一个小小的寺庙可以比得上一家公司,宝马奔驰更是屡见不鲜。“出家当和尚,回家娶老婆”,当上几年和尚,还俗之后房子车子都有了,这也是当世宗教问题之一。这些皆因政府无法插手寺庙财政,而且在中国,寺庙是非盈利性组织,是不用缴税的。和尚道士追着香客收香火钱,一年下来,小小的寺庙赚个几百万不成问题。
收取百姓的粮米,这是张道陵定下的,如果一下子废除,魏夫人有些犹豫,心里却对对傅熙的提议,深为赞同。她知道这个问题是傅熙最忌惮的,她也亲见百姓如何困苦。当然,如果天师道能安稳地待在观宇中修炼,有官府养着,不用再干那挨家“要饭”“骗钱”的苦活,谁又能不愿意。
“不让传道之人经手百姓捐助,也是要防着有人趁机中饱私囊”,傅熙说道,魏夫人点头说:“既然如此,就按傅刺史说的办吧”
傅熙笑道:“既然如此,就请魏夫人通知各地天师道领前往刺史府报备,在下也通知刺史府派官吏安排此事”
魏夫人说:“既然需要刺史府放牒文,在下以为傅刺史也派人跟随各地系师一起验明奉道之士身份为妙”
傅熙点了点头,心想魏夫人是个聪明人,明白决定权不在她手里,主动邀请刺史府派官吏整顿天师道,倒是省了推诿扯皮了。
实际上,魏夫人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毕竟魏夫人自小便打算隐居,结婚之后更是在阳洛山隐居四十余年,如果不是张天师相请,魏夫人才不会搭理这档子事。
“营建宫观,从此奉道之士有官府供养,奉道之士得以安心修炼,乃是千古未有之事。其中当然也会有些许波折,在下以为魏夫人与众位贤士不如驻跸青州也便商议,诸位大贤以为如何?”
郑隐等人听了傅熙的邀请都面面相觑。隐居的生活不好过啊!郑隐、赵叔期、郭志生就算可以辟谷,不吃不喝,他们的徒弟可是要需要。何况炼丹需要金银丹砂更是费钱,哪怕想求本经书,也得跋涉千里花钱买。修炼,可是一般人玩不起得,想当年张道陵为何要创立五斗米教?还不是钱闹腾的,不然张道陵一穷二白的,哪来的钱烧金子水银玩。
“魏夫人乃是天师道祭酒,清理整顿教务,自然要留在青州。我等不过是偶然相逢,留在青州怕有些不妥吧?”,郑隐当下有些推辞。
=================================================
狂求收藏!各位大仙移移手,点个收藏,支持一下!拜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