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今天是5月12日,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为一年前的遇难同胞默哀一分钟)
最好的消息,却还是来自江南。
八月二十五,王世充、王仁恭奏报:吴郡乱平。
二十七,窦建德奏报:余杭刘元进降。而最令我释怀的,是沈光的奏报―沈子方已经找到,将随班师大军来东都。
二十九,张须陀报:孟让降,黄淮彻底平定。
我是事后才知道,吴郡的平定是如此充满血腥。
八月十一,王世充克吴郡,朱燮战死,管崇退守昆山。
八月十六,管崇以下八千人降,余众近七万四散。八月十八,也就是王世充和王仁恭回捷报的当天,王世充召集投降的农民军大小头目两百人,在吴郡的通玄寺焚香盟誓,表示只要自投诚,一律赦免。五日内,归降者达四五万人。八月二十三,王世充将管崇以下三万投降者全部“坑杀”。一时间,吴郡等地,家家素白,剩余的农民军残部尚有两万余,或四散隐遁,或聚为千人百人,继续做强盗与官府对抗。
相比之下,余杭的变乱平息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八月十一,窦建德部就到了吴兴,吴兴本就只有小股农民军活动,并无刘元进的主力―主力正在余杭,准备北上与朱燮管崇会合,是以窦建德军马一到,农民军稍作抵抗,就退往余杭,窦建德也不追击,先行安定地方。十二日,吐万绪、鱼俱罗也到了吴兴,吐万绪建议“乘胜追击”,一举剿灭刘元进,收复余杭,却被窦建德拒绝。吐万绪虽有不忿,但我事先已经再三叮嘱,凡事以窦建德为主,也只好听从。窦建德一面收容余杭郡的散兵,并从临近的会稽(今绍兴)新安(今建德)遂安(今金华)等郡调集兵马,以弥补两军的差距(窦建德总兵力不足四万,而刘元进有十余万),一方面又多次派遣使者,劝降刘元进。十五日,刘元进五万众攻吴兴,被窦建德、吐万绪击退。十七日,吴郡管崇等在昆山向王世充等投降的消息传到余杭,农民军军心开始瓦解。十九日,刘元进全军请降。二十四日,王世充杀降的消息传到余杭,投降后正待编遣的的十万农民军一时大哗,人心浮动,随时可能生变,窦建德否决了吐万绪派重兵围困监视,“有不轨者即诛杀”的建议,只身一人赴刘元进营帐,当夜与刘元进共卧一榻,于是人心安定。
九月初一,诏命王世充回江都,王仁恭、吐万绪班师,鱼具罗领兵五千,协助窦建德继续安抚江南,“丹阳、毗陵、宣城、新安、遂安、会稽、东阳、永嘉、余杭、吴郡等十郡,皆由江南招讨安抚使窦建德节制。”又许窦建德之请,授刘元进“鹰扬郎将”,由余杭的农民军中挑选八千人改编为官军,其中三千由刘元进统领。这时东阳又有楼世干、李三儿、向但子起事,规模虽然小,我仍然命窦建德“招讨安抚”。
不久,王世充报,海陵(今江苏泰州)赵破阵、杜伏威起事,诏命王世充“招讨安抚”,不过我当时已经知道了他在吴郡所为,故而严旨:“……断不可再有背信弃义,杀戮过甚之举”,又命:“江都王世充,统归威宁郡公张须陀节制。”
九月十五,下旨:以嵩高山嵩阳宫为避暑行宫。考虑到规模确实有些小,随行大臣还得另外找住处,决定以原嵩阳观为内宫,增筑高墙,在外另建议事大殿及房屋数十间,以供随行大臣居住办公,也筑墙围护。原本修建的半永久式兵营,加固修缮为永久式。“……唯一切从简,不得奢靡。”
九月十六,王仁恭、吐万绪回到东都,沈光携沈子方一同回到洛阳。
九月十七,下诏:张须陀平定黄淮有功,进封“卫国公”,于东都赐府第;窦建德平定江南,进爵“归义县公”,赐千金;王世充任江都太守,赐五百金,所部兵马,交罗士信、秦琼统领招讨赵破阵、杜伏威等;王仁恭、鱼具罗各赐五百金;吐万绪赐千金;沈光于晋陵、常熟两役,皆先登城,克复吴兴,也居功,任为正五品车骑将军,于东都清化里赐府第一座并二百金……总之,一干有功将士,俱加封赏。
清化里在皇宫东边的宣仁门外,离皇宫很近。
人是都封赏了,可是却轻重不一,比如王世充,虽然由郡丞升到了太守,却被我削了兵权,一来固然是对他杀降不满,二来他更是列在我“黑名单上”的人。王仁恭因为没有阻止王世充的恶行,是以赏赐也不丰厚。
窦建德的奏报令我一连两天两夜没用离开御书房。沈莺已经重新回了御书房当值,见**劳的样子,很是关心,却也不敢劝我,只是为我端茶送水,似乎觉得这样可以为我分担忧虑,她和许安这两天一直陪我,也未曾离开御书房半步。皇后曾经来看我一次,见我很忙,只小坐片刻就离开了。
奏报里所说,却是揭江南的地方官如何对百姓巧取豪夺,贪赃枉法。我原本也纳闷,江南不比黄淮,这两年并无大灾,我又停了辽东、运河、行宫诸役,江南原不至民不聊生,何以也会造反。我原本读《资治通鉴》,知道刘元进造反是反对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和响应杨玄感之乱,而如今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已经无限期延期,杨玄感也没有造反,老老实实在我身边做他的礼部尚书。
窦建德的奏报,令我恍然大悟。
窦建德说,刘元进原本是余杭大户,前几年因为辽东、运河征役加税,家道已然中落,当地官府今年又仍然借口“皇上要征伐高句丽”,象大业七年、八年一样加收赋税。于是才有了刘元进振臂一呼,应者上十万。而吴郡朱燮造反,却是因为与地方上一个名门大户打官司,地方官收受了贿赂偏袒对方,要拿朱燮下狱,朱燮的学生不忿,砸了县衙,这朱燮在当地也是很有威望的人物,见已然惹下祸事,索性聚众造反。
我不禁想起夏天在登封的遭遇。
有道官逼民反,官逼民反,这官却是有大有小,皇帝老儿该是最大的“官”,杨广原本实行苛政,逼了百姓造反,而今我“李代桃僵”,改变国策,可是地方官却仍然在逼迫百姓,虽然只是太守郡丞,甚至是小小的县令县丞,在普通小民眼中,便是朝廷,他们害民,百姓便会认为是朝廷害民,我害民……
沈光被我传召进宫,他的话,佐证了窦建德奏报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