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前边只是小船的攻击就让官军头痛了,后面的大船上还有一些投石机,不断的向官军的舰队发射着石弹,不过由于数量少,威胁倒也不大,只要不被石头砸个正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碍,不过也有点背的,正卖劲的射箭呢,被从天而降的石头砸成了肉饼。因为这投石机所发射的石头重量都不大,不过几十斤,砸在船上也没有大碍,可见这船造的也是坚固,大船虽大,取得的战果反而不如小船,见小船已经快损失殆尽,在拼命的射完船上的石弹后,转身逃了,和小船上的士兵风骨不能同日而语,感叹,人之间的差距咋恁大也。
梁山的水军和官军比起来,不过是杯水车薪,战斗的场面虽然很激烈,但是双方都是训练有素,而且都是以杀伤对方为目的,进攻进攻再进攻,你杀我一个,我砍你两双,打的就是消耗战,所以,这场战斗很快以梁山全军覆没而结束,那些望风而逃的只是少数。
杨业收拾残兵,这一轮官军毁了二十三艘大船,五百多条小船,不过在混乱的时候,有密集的箭雨掩护,梁山损失也大,很多小船没靠近战场中心就报销了,其中虽然也有些逃生的士兵钻入水下,妄图用所携带的凿子来凿穿船底,却是徒劳无功,只是钻了一些小船的空子,自身虽占了便宜,最后还是被围攻消灭了,这些官船上的士兵都拿着枪在水下乱戳,扎了不少人。这一次,两方水军对战,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不过梁山是有意同归于尽的,算起来,还是官军的损失大一些,落水的官兵大部分被救上来了,饶是如此,还是损失了八千多人,这可是在外围清除梁山势力时损失兵力的总和还多。官军此次损失如此之大,收获就是一些撞坏的小铁船,留着用处也不大,那些梁山的大船见机逃了,其次是消灭了梁山五千余人,整个来说,赔了,不过相对来说,却是赚了,梁山的兵力本就有些不足,护卫梁山岛都显得捉襟见肘,哪能经得起巨大损失。这八千人,官军赔的起,梁山却赔不起,此次梁山一下子付出五千余人的代价,不能不说是一次疯狂的,孤注一掷的,又不得不进行的一场战斗。经此一战,梁山以后再也无力在水上对官军哪怕有一点儿的威胁。只是杨业私下里有些纳闷,这些小船单靠人操桨,怎么速度这么快,冲击力又这么大,可是剩下的战斗不允许他再纠缠在这个已经过时的小问题上。
不但杨业看出梁山的水军已经全军覆没,就连普通的官兵都看出来了,于是这些官兵卯足了劲向前冲,胜利就在眼前,快去抢果子,迟了就没了,于是各船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好景不长,前面的船突然停止不动了,然后就是一片惊恐的嘈杂声,又碰上了暗桩。船被捅漏了,不过现在离岸边不远了,而且梁山也没有了水军,于是这些小船也不再掩护侧翼,继续冲锋,大船也不顾自身安危,紧跟其后,船只之多,以至前面的船漏水,后面的船却可以推着它走,而且前面的船经过时,已经破坏了暗桩,后面的船只也就安全了。
但是快要靠近岸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来了一阵石头雨,这些石头的个头还真大,小船砸上一个,气泡都不冒的直接沉低了,中型的船只接上一个,一个大窟窿立刻在船底出现,下一步就是沉没,船上的官兵纷纷跳船向四面游去逃生,可是船只一艘挨着一艘,逃到哪里去,而且其他船上的士兵正在反击,暂时还顾不上他们,水军都知道,沉船落水时卷起的漩涡足以把附近的一切重量比较轻的东西都卷入水中,这些游不走的士兵大都被漩涡吞没,从此长眠于微山湖的鱼腹之中。
石头虽然多,但是官军的船更多,这已经是最后的防线了,撑船的官军不再迟疑,迎着石头雨继续向前冲去,而船上面的一些抛射器和投石机也开始反攻,还有弓箭兵也开始了覆盖射击,尽管射程还有些远,还是给岸上的梁山之人造成一定威胁。梁山布置在这里的士兵是一定数量的,少一个人攻击力便弱了一分,而梁山的攻击弱了一份,官军的反击便会强上一分,此消彼长下,官军的反击渐渐可以压制住岸上的攻击了。
顶着石头雨再向前行驶一会儿,船搁浅了,这里的水位很低,仅仅到脖子,官兵纷纷跳下水,水中自然埋伏的有些阴人的东西,竹签那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渔网,这些都阻止了官兵前进的速度,而岸上的投石机则是在拼命的发射石头,等官兵走近了,这些都没用了,此时不发,更待何时。
磕磕绊绊、备受打击的官军终于冲上岸了,看到的却是一架架毁掉的投石机,而人,活着的没有一个,除了战死的,全都溜了,那个郁闷呀。
杨业的先锋占据了岸边,随后,中军和后军先后上岸,杨业便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旁边虽然都是芦苇,却因为紧贴水边,土地潮湿,这芦苇正是生长时期,其中所含水分充足,敌人的火攻完全不惧,反而是梁山岛上的地形不熟,容易出事。战斗,水火二计,最是阴毒,也最为厉害,古来攻城,一水便可拔城下寨,一火就会赤地数里,关羽水淹七军,诸葛孔明火烧腾甲兵,这些都是经典案例,杨业身为当世名将,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会吸取经验。这里湖岸宽广,而且水火不惧,正适于建成一个基地,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战事不利,随时可以退到水上,梁山干瞪眼没办法,站稳脚跟后,可以逐步推进,后勤也有保障。
杨业指挥着中军和后军开始安营立寨,前锋继续保持警戒,防止敌人的突然发难,湖边的芦苇丛中可是伏兵的好场所,这么多芦苇,高高低低的,说不定里面就躲着一些人,准备抽冷子给自己一家伙。另外,在立营之初,很容易冲击营寨,造成诸军混乱,更是打击已经丧失了锐气的官军士气,官军好不容易取得了登陆战的胜利,结果又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战利品,让士气如何能高的起来。
同时派出七个儿子领兵四处搜索,却仅限于方圆十里,不敢让他们深入芦苇丛中,谁能想到芦苇丛中究竟有多少陷阱,而且地理未明,非战之时。再说,他们都是杨业的儿子,杨业也不愿他们去冒这没一点儿谱的险。
十万人先前损失了一万多人,不过编制都还算完整,所以这么多人集中在一块儿仍是井然有序,营寨很快立起来了。这时,杨业才有空清点队伍,目前为止,幸存的还有八万人,刚刚一阵石头雨就消耗了自己近万人,看来这场仗真是不好打,还没见到敌人的面,已经损失了两万余人,不是个好兆头。只是梁山这伙人怎么突然有了这么正规的投石机,从这些投石机的残骸来看,虽然都是新做的,但是其中的一些技术却非常专业,根据杨业的认识,梁山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技术,而且这次梁山的作战方式也是严谨有序的,大不同以往,先是水中的铁索和暗桩,不费一兵一卒,沉重打击了官军的士气,够阴;其次是水军的自杀式攻击,拿出梁山四分之一的兵力同归于尽,寒官军之胆,够狠;最后是大型投石机的远程攻击,官军密集的冲锋阵势使每一颗石弹都能找到目标,做到一颗石弹消灭一堆敌人,够贱;综合说来,这次战争的指挥者,够水平。杨业知道,凭宋江那群乌合之众还想不出如此周密的计划和层层递近的攻防,看来应该还有未知的敌人在帮助梁山。这场仗不好打呀,杨业又一次的感慨。
一个人要是经常做着某一类事情,那么它在这种事情上就会有一定的敏感性,比如染布坊的老工人,干了一辈子染布的工作,他就能比平常人多分辨出上百种颜色;而经验丰富的厨师,也能比常人多体会一些味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杨业是一个老将,经历的战斗不下百次,对战斗的直觉自然也就培养出来了,芦苇此时正是疯长的季节,略高于人,一阵风吹过,芦苇便左右摇摆,里面有什么动静都不知道,这厚厚的芦苇帐,颇能给人一种草木皆兵的感觉。按常理论,如此好的伏击阵地自然不会就此轻易放弃,但是杨业却觉察不到其中的杀机,不过万事小心为上,还是要注意防守。
杨业看着跃跃欲试的七个儿子,心中赞许,脸上却无表现,开始发号施令:“杨延庭,你领三千人马驻守北角外营。”“末将接令。”杨延庭答道;“杨延行,你领三千人马驻守西方外营。”“末将接令。”杨延行答道;“杨延昭,你领三千人马驻守东角外营。”“末将接令。”杨延昭答道;“杨延卿,你领三千人马驻守南边大营。”“末将接令。”杨延卿答道。然后四人各自领军出发。在军中,只有上下之别,而没有父子之分,杨业只能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规矩,对自己的四个儿子点名道姓。
过了一会儿,四人便已布置完毕,前来主帐交令。“报主帅,末将已布兵完毕,前来交令。”杨延庭道。“报主帅,末将已布兵完毕,前来交令。”杨延行道。“报主帅,末将已布兵完毕,前来交令。”杨延昭道。“报主帅,末将已布兵完毕,前来交令。”杨延卿道。
“好。”杨业大声道,“今天升帐到此结束,申时再次升帐,三通鼓不到者,以违反军令处置。”“末将谨遵元帅令。”底下众将轰然应诺,杨子风也在其中凑热闹。
杨业结束升帐以后,便开始在军中巡视,其实他最想看的是四个儿子所扎营寨。杨家七子虽说都很优秀,但是也高下有别,最出色的当是六郎,有勇有谋,其他六子相差不多。所以杨业最先巡视的也是六郎的营寨。虽然孙子兵法曾经有云:水无常形,兵无长势,可是自从阵势被发明以来,行军作战总是循阵而依,而宋朝的阵势最是繁多,最基本的八阵是方形阵、钩形阵、锥形阵、雁形阵、箭矢阵、鱼鳞阵、一字长蛇阵、半月阵,其他的还有牙突阵,左丘阵,右弦弓阵等等,至于这阵势的用处吗,据验证,效果不大,宋朝对辽国用兵,还从未胜过,虽然辽国什么阵都没有。不过,在宋朝武将来讲,还是要能行军布阵的。
从阵势中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杨延昭的阵势是雁形阵,说明杨延昭用兵大胆,这雁形阵主要是靠两翼形成攻击力,但是由于两翼张开距离过远,在战场上反而不容易收缩包抄,这需要主将有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六郎都具备。杨延庭采取的是方形阵,大郎年纪最大,在兄弟七人中,性格也最沉稳,虽然进取略显不足,但胜在稳字上,大郎的武勇不如七郎,智谋不如六郎,但是稳如泰山,轻易不会出兵,一旦出兵,必是和敌人不死不休之局,而方形阵,也是和敌人面对面决斗的最有效方式,基本上拼的是单兵作战能力。
杨延行的武勇虽没有七郎那种勇往直前、一去不回的锐气,却也有一种大开大阖的气度,而且五郎也是那种大智若愚之人,看他平时不说话,但每一言必会中的,所以杨延行采用了鱼鳞阵,能攻能守。杨延卿虽是七人中最小的一个,功夫却是最好的,而且他的血气之勇也是其他六个哥哥不及的,这点连杨业都承认,这也注定了杨延卿对单挑的极度热爱,杨延卿布的是一字长蛇阵,这一般是行军途中才会采用的,杨延卿却用来扎营,以方便他来回冲杀敌人,看来是个项羽、吕布样的人物,千军万马我独往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形。在这里,杨业只能赠他一句:匹夫之勇,虽然杨业提醒过他数次,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延卿总是置若罔闻,不过这样也不能说全是坏处,至少现在还没有遇到过能与他抗衡的将军,而杨七郎在军中也是威名远扬。很奇怪,士兵们总是崇拜那些武力过人的将领,即使是打败仗,而那些智谋过人的,即使打胜仗,却也得不到士兵的心服,不过也可能因为正是兵败,才能更凸显得那些武将的武勇。
看到四个儿子都可独当一面,杨业有种喝醉酒的晕乎感觉,天下父母最乐于看到的,莫不是子女有出息了,一门七子,出了四个将才,还不值得自豪吗,何况还有其他三个儿子,现在不过是暂时没机会而已,一朝风云际会时,蛟龙出海腾云起。到那时,封候拜将,名流青史,才是杨家真正风光的日子,看来也不远了。
看到四个儿子把大营拱卫得铜墙铁壁般,杨业才放下心来,巡视完儿子的营帐,还要看看其他将军的营帐是否牢靠,省得有人说主帅有失偏颇,另外杨业也有些不放心,毕竟这些事情不是自己亲历亲为的,看上一眼才觉得放心。由于寇准热心细致的照顾,到现在杨子风还是闲人一个,跟在杨业身边走来走去,被寇准美其名曰学习学习。杨子风感到一股淡淡的杀气,好像有人在盯着他们,于是暗中观察,看有没有敌人打杨业的主意,把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
杨业每到一处营中,其中就有人站起来打招呼,这些人以前都是杨业的手下,甚至有些人杨业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不过这些人大都有残疾,有的是脸上刀疤累累,有的是脸上缺个零件,像耳朵,眼睛之类的,有的缺根手指头,共同的是每个人都由内至外散发出一股漫天杀气,这种杀气不同于武道上所讲的杀气,而是一种在战场上看淡了出生入死的那种睥睨天地的杀气。杨子风的嗅觉特别灵敏,自然觉察到了他们心中的杀机,尽管这杀机是对敌人而言的,还是让杨子风的心一阵颤抖,虽然杨子风也杀了不少人,但是可以说自从杨子风武功大成以后,还从未遇到过危及生命的事情,所以,杨子风的杀人成绩就显得不那么严肃认真了,而是一种玩耍的态度,与这些天天在刀口上舔血,一直在生死边缘上徘徊的职业士兵相比,还是稚嫩了些。不过这些人也快称不上人了,成为杀人机器是要不了不久的事,如果他们还能活到那个时候的话。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感觉很难受,以杨子风的修为一会儿就受不了了,不知道那些新兵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