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1)

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1)

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

如果孟子不能从仁的道德理念发展出前后连贯的政治哲学,那么儒家的另一大门派--荀子--又如何呢?毕竟,荀子关于人性的假设至少看上去和孟子恰好相反,因而可能给我们提供和孟子不同的新启示。荀子很少谈及仁或仁政,也很少诉诸恻隐之心,尽管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暗含着类似的假定。如果孟子主张“性善”,假设每个人都先天具备仁义礼智“四端”,那么荀子主张“性恶”爱文河教授指出,不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荀子学说中的“性恶”,因为荀子并不认为人类故意行恶并对此津津乐道;我们只不过是在缺乏道德知识的情况下做错事,因而我们的本性是自私愚昧甚至令人生厌的,但是这个意义的“性恶”和认为人类故意背离上帝命令的基督教理论并非一回事。参见PhilipJ*盜vanhoe,“HumanNatureandMoralUnderstandingintheXunzi”,inT*盋*盞lineIIIandPhilipJ*盜vanhoeeds**,Virtue,Nature,andMoralAgencyintheXunzi,Indianapolis:Hackett(2000),pp**243**245;EricHutton,DoesXunziHaveaConsistentTheoryofHumanNature?InIbid**,pp**220**221。,认为人生来具有不可满足的**,而人类的唯一希望在于运用智慧不断修身,最后革除恶性:“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要实现这个希望,荀子不能否定人类所有的内在德性,否则他们就失去了任何自我改良的希望;因此,他的学说必然暗含一个假设,那就是人至少具备某些先天的能力,使之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变得更好。虽然荀子在其著述中预期了这个挑战,但是未必提供了充分的反驳,参见Chung*瞴ingCheng,NewDimensionsofConfucianandNeo*睠onfucianPhilosophy,Albany:StateUniversityofNewYorkPress(1991),pp**69**70。宋儒朱熹则站在孟子的立场上认为,荀子的性恶假定便已经偏离正道,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4页。。在荀子看来,上天只是代表非道德的自然秩序“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无论》),因而要改变人性,人类*潢色小说http://Www.ShuBao2.CoM/class12/1.html不能依靠天,而要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分辨义与非义、礼与非礼。参见陈正雄:《荀子政治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1973年版,第42-55页。然而,虽然孟荀的人性论看似相反,他们对于政府目的之认识却又大同小异。参见HenryRosemont,Jr**,“StateandSocietyintheXunzi:APhilosophicalcommentary”,inT*盋*盞lineIIIandPhilipJ*盜vanhoeeds**,Virtue,Nature,andMoralAgencyintheXunzi,Indianapolis:Hackett(2000),pp**5**6。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了人的尊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为了人的尊严
上一章下一章

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