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3)

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3)

因此,和孟子一样,荀子认为每个人生来的本性是类似的,但是后天的作为或不作为以及环境影响造成了个人差异:“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荀子·荣辱》。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尧、舜、禹,是因为“陋也。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荀子·荣辱》。。虽然荀子的出发点看上去和孟子相反,但是两者的结论却大同小异。荀子的全部论点建立在某些公认的公共目的基础上,以冷静、连贯和逻辑演绎的方式铺陈开来。从这个角度看,荀子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不是仁的怜悯原则,而是礼尚往来的“黄金法则”:小人总是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报多于付出,譬如自己的行为如禽兽,还指望得到别人的善待;君子则总是遵守“黄金法则”,以同样的标准待人待己:“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同上。

(二)礼的起源与功能

和孟子认为人的主要缺陷在于道德和智力无能不同,荀子主张人性之恶来自生命内在的过多冲动和**。BenjaminI*盨chwartz,TheWorldofThough*潢色小说http://Www.ShuBao2.CoM/class12/1.htmltinAncientChina,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5),pp**290**320*钡*荀子并没有像孟子那样简单谴责人的**,或许是因为它们就是我们本性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他只是认为有必要控制过度的物欲,理由也很简单--为了避免显然的个人和社会后果。人类有必要控制**,才能更好地满足**。正是为了这个原因,人类才创造了复杂的礼仪体系: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在荀子看来,人之所以比其他动物的超越之处,正是在于人所拥有的独特悟性和可塑性使之能组织起来,凝聚力量并从事不同类型的合作活动。然而,如果没有一套礼法体系规定适当的界分,人类组织的力量将为内斗消耗殆尽。礼的主要功能在于分别不同的人群并对他们赋予不同地位:

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荀子·富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为了人的尊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为了人的尊严
上一章下一章

四、荀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