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
我的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失去”,第二部分为“找到”。这两个部分都引用了果戈理作品里的一段话,其中第二部分引用的是他写下的最后几句话。我很早就为这本书想好了名字。我知道我想写一本关于失踪者的书;在为《黑与蓝》这本书搞调研的时候,我就对他们产生了日趋浓厚的兴趣。在一本名为《失踪者》的纪实作品中(我读这本书是因为它里面描述了一些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格拉斯哥和苏格兰的连环谋杀案),新闻记者安德鲁·欧哈根就失踪现象,以及某个人的失踪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的空缺进行了探讨。在欧哈根作品的激发下,我写了一部长达七十页的中篇小说《死亡不是终点》(这个篇名源自鲍勃·迪伦,不过我首先接触到的是尼克·凯夫①的同名作品)。那部中篇小说是应一个美国出版商的要求写的,可是直到书稿完成,他似乎还没有为那本书找到市场。由于担心那部小说可能不会发表,我决定对它的各个部分进行“拆装”,把它改编成我的下一部长篇小说。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尽管其结果不同。
这么一来,我就开始着手把一部中篇小说改编成一部长篇小说。在此期间,我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情。一个曾经因为恋童癖而服过刑的人住在斯特灵的一栋毛坯房住宅楼里。当地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出于本能的反应,他们把那个人驱逐了出去。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让我想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这件事继续了此前我的作品《空中花园》触及的主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衡量对和错?二是雷布思一听到有“隐藏的”恋童癖就产生膝跳反射,这正是处于他那个年龄和阶层中的许多人的反应--他们必把那个坏蛋“置之死地而后快”。我不是那种遇到挑战就退缩的人;我想要看看我是否能够改变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①尼克·凯夫(NickCave,1957-),澳大利亚音乐人、作家,著名摇滚乐团“尼克·凯夫与不良种子”(NickCaveandtheBadSeeds)的灵魂人物。
我还想让他回到家乡,回到生他养他的法夫中部。在我的许多书中,尽管雷布思每一次回到法夫都事出有因,但是《死魂灵》几乎是我对自己的背景所进行的一次完整回顾。中学时代“热情”的詹妮斯对雷布思的回忆事实上借用了我的记忆和轶事。我们还了解到更多关于雷布思少年时代的事情,包括:他(跟我一样)出生在一个活动板房内,不过(跟我一样)在出生后不久就搬到了一座连栋房屋里。我们会看到(跟我一样)他在家乡小镇的哥德(哥德是哥德堡的简称)酒吧喝酒,他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带回来一条丝巾,正如我父亲那样。其中的大部分都在我给雷布思校友取的名字上得到了体现:布赖恩和詹妮斯·米。事实上,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他们和我大部分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是“我”。雷布思是他们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