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1)

1.4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1)

1.4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

我们所说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到底指什么呢?简要地说,正如这个说法本身所提示的,它指一种方法,而不是一套结论。在本书开头的引用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作过恰当的表述: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它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但是,这种“思维技巧”又是什么呢?要把它既清晰又简练地描述一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等你自己有了实践经验,你就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了。也许,它可以概括为由下述基本预设导出的一套概念: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这是个相当概括的论断。所有社会现象?没错。事实上,不妨在一开始就承认,经济学家认为他们的理论的解释范围非常广,并不局限于人们平日谈及社会的“经济部门”时所想到的事情。经济学不仅仅是关于货币(色色小说、利润、商业和金融的学问,也不单是对人类竞争行为的研究。实际上,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未预期到的副作用。高峰期的交通和国际贸易都能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研究,非营利性组织、关注社会的慈善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也可以。如果我们已经找到一种方法来解释沃尔玛和通用汽车这些公司中人的行为,为什么不能将其用于美国国税局和农业部呢?像社会团体一样,政府的各个部门也都是由个人组成的,而这些个人基于他们期望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不要误会,经济学理论并不是假设人人自私、物质至上、目光短浅、不负责任、一门心思向钱看。“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这一假设并没有暗示以上任何一项。一切都取决于人们把什么东西看作收益和成本,以及他们以怎样的相对价值衡量这些收益和成本。经济学理论不否认慷慨、公益精神及其他美德的现实性或重要性。经济学家如果真的否认事实,那他们就成傻子了。事实上,亚当·斯密关于美德同样写过一整本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上一章下一章

1.4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