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2)

自序(2)

事实上,尽管大企业非常强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本土优势,积极调整自己的战略,通过自身的努力竟然也在巨头们的垄断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并且占据了一席属于它们的市场。如:

当微软很小的时候,面对强大的IBM,利用迂回战术,积极寻找竞争对手IBM的不足,努力开拓自己的个性化服务,最后结局却是微软借用IBM的渠道,开拓了独占的庞大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浙江商人项青松,带着374元,在一片“下海”热潮中,选定龙游县城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开办了宏声电讯电器修理铺,并于1988年8月,首创了国内第一台带有放大器的室外有源电视无线;

格力扎扎实实地将专注精神用在空调的技术创新、精品意识的培育、品牌含金量的锻造和产品可靠性试验和研究上。这种精神使格力十多年来只是力争做好空调这一个领域,因此打破了家电业搞价格战、走多元化、依赖家电渠道大鳄的三大宿命。时至今日,格力空调已经成长为世界空调品牌之一;

……

不幸的是,很多企业一直把以规模取胜看成是企业的出路,而把强大的利基市场视为企业的末路。幸运的是,在这种非此即彼的生存抉择之外,还存在着第三条路径--“速度、冷门、利基、市场细分、善待顾客、专注”。这是一条中小企业在三、四级市场里以小敌大、以弱抗强的生存之道,而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利基和差异化风格,是一种宝贵的生息之术。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以农村包围城市、以三、四级市场为主攻方向的娃哈哈;以速度取胜的海尔;以善待顾客的格力;以专注为捷径的华为,当年这些在区域市场“各行其道”的中小企业,为我们打开了一幅辽阔的生存图景……

以一种全球化的眼光来看,上述企业基本属于那些“不足为外人道也”的群落,它们的活动轨迹常常停留在世界某个偏僻的县镇或乡村。但即使这样,它们在应对经过全球化深刻洗礼的行业领先者时,摆出的是一副更能体现“全球化”真意的姿态:你在中心城市为全球化“树碑”,我就在乡村为全球化“立传”;你从全球化的前线来到全球化的后方为全球化“拓荒”,我就把这个全球化的后方变成全球化的前线并占据有利地形。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中小企业在三、四级区域市场的谋篇布局、深耕细作,正是一@种商业战场里的“商道精神”。而它们所展现出来的生存之道,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以弱胜强、以小搏大的游戏规则。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公司的战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公司的战争
上一章下一章

自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