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围棋(1)

天才与围棋(1)

天才与围棋

刘小刚

尼采提倡人类应该创建一个完全由天才领导的社会。如果对于现行的各种社会制度来说,这只是值得探讨的一家之言,那麽对围棋来说,人类应该创建一个完全由天才领导的围棋界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

于是紧接着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天才是什麽?什麽样的人才配得上天才的称号呢?如果我们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或者不能正确回答这样的问题,那麽,“围棋真谛”这个概念还会被无休止地混淆,对围棋“境界”的艰苦探索也势必举步维艰,围棋也只能被当作一种技艺而不是一种艺术。众所周知,艺术的本源是天才的创作,而技艺的根本只是有才能的人的高难度的游戏。

我认为真正的天才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

第一,真正的天才一定具备上苍赋予的出类拔萃的才能。比如莫扎特六岁就能谱写钢琴曲,比如罗洗河六岁就能作高难度的死活题,比如骆宾王六岁就能写诗,再比如李昌镐十四岁就能拿世界冠军。我在这里不想大肆宣扬神话和迷信,我只是想强调“天赋”这两个字。人不是神,也变不了神,但人毕竟还可以用“天赋”去认识去改造属于人的世界。没有“天赋”的天才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没有石头,山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没有水,大海是不存在的。

第二,真正的天才必须能认识到上苍给予他的“天赋”。这种认识是天才的觉醒,这种觉醒是点燃伟大力量的导火索。如果李昌镐没有机会接触到围棋,时至今日他可能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钟表店继承人,在全州普通而平凡地过日子。还存在一个更可悲的假设,中国存在几个与李昌镐有相同天赋,甚至比李昌镐更具天赋的人,由于没有机缘碰到围棋,在茫茫人海中沉沦了。这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悲剧,这是人生永远发生的悲剧。所以,我要强调“机缘”。没有“机缘”的天才,如同深埋地底的煤炭,等不到重见天光就自燃了。

这个“机缘”再引申下去,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吴清源先生没有遇到坚持让他东渡扶桑的濑越宪作先生,如果李昌镐没有被曹薰铉收为弟子,这两位震古烁今的围棋大师还能如此这般辉煌夺目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在为没有觉醒的天才悲叹的同时,更加感受到觉醒的天才是如此幸运!

第三,真正的天才必须具备为了完成上苍的使命殚精竭虑,奋斗挣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勇气与毅力。这是天才三要素中最最重要的一个。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七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七天
上一章下一章

天才与围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