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中的清晨(4)

迷雾中的清晨(4)

早在公元前6、7世纪,释迦佛陀出生以前,北印度的恒河平原上小国聚落林立,当时有十六个较具规模的国家,统称“**国”,包括恒河右方的摩揭陀国、鸯伽国与北方的萨罗国、跋国等,而迦尸国就位于恒河左岸,毗邻摩揭陀国,北方则与萨罗国相接。

在纪元左右成书的《摩诃僧律》中,描述了当时的迦尸:“人民殷盛,富乐丰实,聚落村邑鸡飞相接,举国人民更相敬爱,种种众伎共相娱乐**”好一幅歌舞升平、繁华富裕的景象。至于迦尸为什么能这样的富足,除了位于恒河边、是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时国人民皆工巧技术以自生活,所谓伎乐歌颂或作金银、宝器、花、璎珞严饰之具或调象马及诸道术,种种工巧无不备悉,以是生活。若无工巧技术者,谓之愚痴。”不会一点手工技术的,就是笨蛋,可见当时的迦尸必定是以工艺精美闻名内外。

在诸多的精工艺品中,当属丝织布帛也就是俗称的“迦尸布、迦尸衣”最为精美昂贵,当时的富商大贾、国王公卿都以身穿迦尸衣为荣耀。传说佛陀从出生到离家访道之前的俗世岁月中,所穿的衣服内外皆为迦尸衣,甚至连佛陀过世时所用的裹尸布也是来自迦尸。而佛陀在弘化说法时,也经常以迦尸衣的精致耐用来作比喻:“一切妙衣,迦尸衣第一。诸善法中,不放逸第一。”可见迦尸丝织的水平之高,在当时是国际公认的。一直到今天,瓦拉那西的丝织品与制作精巧的艺品玩具,都还是国内外观光客最喜爱带回家的旅游纪念品。

精巧的手工技艺加上位居恒河运$淫荡,让迦尸成为光芒万丈的贸易大城,民生谷物、奇珍异货,大多在此交汇转运,不仅工商繁荣、人口倍增,相对地也成为无数心灵追求者与宗教苦修士聚集安居之所。

或许有人会问,世俗繁华与心灵修行怎么会凑在一块儿?

事实上,这正是印度宗教的魅力所在!

全世界大概再也找不到比印度宗教师更严酷的修行方法了!他们修道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不拥有任何身外之物,只以乞讨为生,可是他们又必须远离人群在森林中清修,因此如果森林旁能有一座村落或城市可以乞食,那就再好不过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印度朝圣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印度朝圣之旅·瓦拉那西迷城
上一章下一章

迷雾中的清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