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扎克伯格悖论(11)
尤其是2008年的一次改版,更是在用户中激起了众怒。这次改版最大的变动是,用多个独立且可以定制的标签对网站分区。新功能推出当天就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签名抵制,还有很多人在巴黎、伦敦等地集会抗议。在Google的图片搜索中搜索“FacebookProtest”就可以看到很多夸张的图片。但是,在强大的反对声中,这项功能最终还是被扎克伯格保留了下来。类似饱受争议的改变在Facebook的页面中还有很多。
当人们抨击扎克伯格对用户的意见置之不理时,他却用一向快速和不屑一顾的口吻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默然(indifference)。”在公司内部的高层会议上,扎克伯格还说过:??“大多数颠覆性公司不会被用户的意见所左右。”在扎克伯格看来,爱和恨都是用户体验的反馈和互动,但默然却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默然才是最大的恨。如果一个用户憎恨一个网站,最常见的举动是不再使用这个网站。而一旦用户在提出抗议后,还在使用,证明他对这个网站是有感情的。
扎克伯格这番论调的基础是他比用户更了解他们想要什么,这或许就像昔+激情·福特(HenryFord)所说的,“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史蒂夫·乔布斯是福特这句名言的成功践行者。他曾发表过和福特类似的观点,“人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秀出产品给他们看。”于是,苹果推出了iPod、iPad等颠覆人类想象而又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
在福特、乔布斯、扎克伯格貌似藐视用户的表象背后,其实是要满足用户更深刻的体验和需求。他们背后的逻辑是,要超越用户的期望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听从用户的意见;不仅要超越用户,还要全力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用户体验创新的真正内涵。
遵从正确的声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Facebook是一个对于所有意见都无动于衷的“顽固”公司,也不意味着扎克伯格是一个像封建大家长一样**的人。对于用户的合理意见,他们会采取积极行动并完全颠覆之前的做法。
2009年2月4日,Facebook悄然在网页上修改了服务条款的内容。修改版条款中最大的争议内容是:??即使用户终止其在Facebook上使用的账号,网站仍将有权使用其上传的任何资料,Facebook对用户上传的资料拥有“永久”许可授权。而之前的说法是,当用户离开网站后,授权即终止。
尤其是2008年的一次改版,更是在用户中激起了众怒。这次改版最大的变动是,用多个独立且可以定制的标签对网站分区。新功能推出当天就有超过一百万的用户签名抵制,还有很多人在巴黎、伦敦等地集会抗议。在Google的图片搜索中搜索“FacebookProtest”就可以看到很多夸张的图片。但是,在强大的反对声中,这项功能最终还是被扎克伯格保留了下来。类似饱受争议的改变在Facebook的页面中还有很多。
当人们抨击扎克伯格对用户的意见置之不理时,他却用一向快速和不屑一顾的口吻说:??“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默然(indifference)。”在公司内部的高层会议上,扎克伯格还说过:??“大多数颠覆性公司不会被用户的意见所左右。”在扎克伯格看来,爱和恨都是用户体验的反馈和互动,但默然却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默然才是最大的恨。如果一个用户憎恨一个网站,最常见的举动是不再使用这个网站。而一旦用户在提出抗议后,还在使用,证明他对这个网站是有感情的。
扎克伯格这番论调的基础是他比用户更了解他们想要什么,这或许就像昔+激情·福特(HenryFord)所说的,“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史蒂夫·乔布斯是福特这句名言的成功践行者。他曾发表过和福特类似的观点,“人们通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秀出产品给他们看。”于是,苹果推出了iPod、iPad等颠覆人类想象而又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
在福特、乔布斯、扎克伯格貌似藐视用户的表象背后,其实是要满足用户更深刻的体验和需求。他们背后的逻辑是,要超越用户的期望和需求,而不是简单地听从用户的意见;不仅要超越用户,还要全力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用户体验创新的真正内涵。
遵从正确的声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Facebook是一个对于所有意见都无动于衷的“顽固”公司,也不意味着扎克伯格是一个像封建大家长一样**的人。对于用户的合理意见,他们会采取积极行动并完全颠覆之前的做法。
2009年2月4日,Facebook悄然在网页上修改了服务条款的内容。修改版条款中最大的争议内容是:??即使用户终止其在Facebook上使用的账号,网站仍将有权使用其上传的任何资料,Facebook对用户上传的资料拥有“永久”许可授权。而之前的说法是,当用户离开网站后,授权即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