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猎物
青春猎物
他们的面孔和他们的躯体聚集在同一爿墙上,不期然令人想起“世纪末派对”:华?波特,李安纳度?狄卡比奥,天娜?端纳,西恩?潘,玛莉安?菲芙,麦当娜,麦?狄伦,珍娜?罗兰丝,安东尼奥尼,阿伦?金斯堡,罗拔?狄尼路,法兰斯?福特?哥普拉……
他们都是快门的猎物,猎人名叫布鲁斯?韦伯(BruceWeber)。热闹的群英会是个人回顾展“烙印青春”(BrandedYouth)一部分,地点伦敦国家肖像画廊。
除非最近十年你住在完全没有消闲杂志可翻的荒岛,否则不可能逃过韦伯的骚扰、感染、诱惑和熏陶。他为名牌内衣裤操刀的广告是新时代性感的定义,他替《访问》拍的封面是“红”的身份象征。但凡在他镜头下出现的都成为潮流宠儿,不管之前做过什么,不管之后往@哪里去,卡在菲林上的刹那变作娇贵的永恒。
原先我想,烙印在我不那么有保存价值的青春也随处可见,恐怕没有必要劳师动众跑到画廊重温别人的旧梦。可是站在这幅挂满黑白灰的墙前,却有意想不到的感动。喜不喜欢都好,日子的确被他以某种诚实记录了下来,凝固的光和影既是时代的写真,也填着清白旁观者的点点历史,褪色的爱和不再有渲染意义的恨。
展览引了费兹杰罗一句话:“我不想重复我的童真,我只想享受再次失落它的乐趣。”单单因为掉书包掉得天衣无缝,也应该赞韦伯聪明的。
九八年一月